关于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模式差异性的思考

摘 要 本科生与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其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需充分理解两者的差异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本文从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分析入手,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学习考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差异性探讨。

关键词 本科生 研究生 教学模式 差异

 

Abstract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are two different stages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goals. Teachers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adopt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to achieve respective teaching go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goals between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and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teaching mode; difference

本科生与研究生是学生成长的两个不同阶段,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国家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针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区分,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学习考评方法等多个方面。

1 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

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第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业标准不同: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①

简言之,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法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建立起学生在有关专业领域里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初步能力,其中的初步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具体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对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反映了社会对中、高层次人才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角色定位,作为教师,有必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考虑到本科生与研究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分别建立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2 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思路及教学内容的差异

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可分为六个层级,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③本科生应着重培养其记忆、理解和基本的运用能力,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则应有意识地培养其分析问题、批判性评价和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科生与研究生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讲,本科生是学习新知识的群体,而研究生是研究新知识的群体。本科生学习知识重在将新知识“据为己有”,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新知识的传授和新知识架构的搭建,并使学生在实际实践时能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而研究生研究知识重在对知识的取舍和再创造,因此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研究生善于怀疑的意识、大胆创新的思维及独立科研的能力,使其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能够创造新知识,助力科技创新。

对本科生的授课内容应追求完整性,为其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不能偷工减料,选择教材中的一部分章节或选择章节中的一部分问题进行讲授,甚至只选择教师自己熟悉的章节和问题讲授。同时,也不能在本科生的课堂上过多地探讨专业学术问题,占用太多的讲授时间。应该使本科教学成为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教学,避免其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对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则应有选择性,借助一部分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由于专业知识是培养研究能力的媒介,研究能力具有共性,而专业知识具有多样性,因此,借助不同的专业知识均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能力。

3 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差异

方法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学”法。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即所谓的“教无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主观地随意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理,做到“教有定则”。④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有所侧重,妥善运用讲授法、研讨法、模拟操作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所谓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最传统最常用的教学方法。研讨法,即在学生已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组织与指导,基于一个中心问题,学生们相互交流和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模拟操作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在一定的实验设备或器材上对某一操作过程进行实际操作,以获得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完成教学过程。

本科生由于尚无相关的专业基础,在短时间内需要构建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进行的学习侧重于浅显学习,即“知其然”的学习,对“知其所以然”同样有要求,但要求相对不高。同时,相对于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的课堂人数往往较多。因此,针对本科生的教学活动,宜采取讲授法为主,研讨法和模拟操作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学习教师传播的专业知识,通过研讨法,促使学生思考所学到的知识,并主观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与“思”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而模拟操作法的教学,则偏重于对所学知识的“用”,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总而言之,在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则主要采用听讲、理解、记忆、应用等多种方式广泛汲取课堂知识,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

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大都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同时,研究生课程的课堂人数往往较少,具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客观条件。因此,研究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讲授法、研讨法、模拟操作法和项目法等均可用于研究生课堂。在各种方法的使用比重上,笔者认为应加大研讨法和项目法等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的使用权重。在采用研讨法和项目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怀疑和批判性学习,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自由地针对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案,潜移默化中便培养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于讲授法,在研讨法和项目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不再被视为权威,而是仅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提供帮助的角色,其观点仅仅被视为可能的视角之一。此外,甚至还可以采用由研究生自己备课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讲课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

总之,在研究生的教学中,要引导和鼓励研究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善于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4 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评方法的差异

无论对于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考评方法都应趋于多元化,摒弃仅根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甚至仅根据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考评的传统评价方法。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差异,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考评方法又应有所区别。

本科生的课程学习考评需要重点检验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了通过集中的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来进行结果考评,还应注重过程考评,即将平时的出勤率、课后作业或平时测验等纳入考评。但总的说来,针对本科生的课程学习考评,应以试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方法,以对众多的专业知识点及知识的初步应用程度进行综合考评。

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考评则应更加多元化,注重评价的开放性。所谓的开放性包括评价主体的开放性和评价内容的开放性。

评价主体的开放性,即改变传统的仅由教师给定评价结果的考评方法,可以考虑让学生也作为评价主体,让学生互相评价。例如,可以邀请学生们轮流上台讲解自己的大作业,而台下的所有学生包括教师都对其讲解内容进行客观评价,教师的评价仅作为评价结果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既能使学生站在评价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准备大作业更容易得到认可,又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还能调动课堂气氛,促使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听讲、思考和对别人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而评价内容的开放性,是指评价的内容应更加丰富和自由,可以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大作业的水平等作为评价内容,而试卷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

5 结语

依据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的差异,深入研究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差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满足国家需求与定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

注释

② 简基松.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目标差异对教育模式之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5):93.

③ 黄忠敬.分层教学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架”[J].教育观察,2013(6):95.

④ 柯贵根.试论高校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4):4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本科   研究生   差异性   教学方法   本科生   评价   能力   教师   方法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