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浪潮冲击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自2012年以来“慕课”的井喷式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化机遇为挑战,进行教学改革,把慕课借鉴到教学中去,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管理变革,结合本校自身的专业特色与专业优势,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慕课教学方法。

【关键词】慕课;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近几年,正在席卷全球浪潮的“慕课”的出现对现行大学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特别具有威胁意味的是,慕课提供教学、评估与学分认证等全方位服务的运行模式将对现行教育运行体制带来“破坏性”变革,也有人称之为“破坏性”创新。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该如何面对?是适者生存,还是化机遇为挑战?

1 “慕课”是什么

2 “慕课”对大学教育的冲击――是颠覆,还是补充

有人说MOOC是一场发生在学习领域的革命,它已经影响到全球上千万名学习精英,未来还将撼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格局。当学生通过网络轻点鼠标,就可以免费、自由、方便地享受高水平教育时,未来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作为受地域、时间限制下的传统的大学课堂,是否还有竞争力?换句话说,人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付出高昂的学费去上大学呢?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断定:“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2]。”有人预测,“慕课”浪潮开启50年后美国大学可能只剩一半。

“未来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优秀的教师上课,而平庸的教师只能成为辅导者。”即那些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似乎只能围绕着“慕课”教授的内容去参与学生答疑与辅导等,他们不再像是一个独立的教师,反倒像是“慕课”教师的助教和实验员。在“慕课”浪潮席卷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未来将“失业”了吗?对此,教育领航者们的看法是喜忧参半。在北大校长看来,慕课是“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一种延伸”。而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则把慕课看作一把双刃剑,它颠覆传统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机遇。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则认为慕课和传统课堂可以和谐共同发展。

3 慕课浪潮冲击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途径

3.1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当知名大学纷纷加入慕课之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和一些课程的内容已没有明显优势,这迫使它必须加速自身的改革,尤其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首先,应用性本科院校在办学制度和办学项目方面必须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让学习者具备办学层次所必需的基础学术能力之外,所办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和地方需求。其次,改革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更加契合学习者需求。

3.2 接受慕课,让慕课服务于应用型本科院校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副校长邓恩・纳特比穆说“不接受慕课,就是死。”“大学必须欣然接受,并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否则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未来,错过开发一条创新并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新途径的风险”[3]。所以,聪明的大学应该接受慕课,并在加强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发展创新。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考虑如何将慕课的优势借鉴到教学中来,通过本土化改革,让它变成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以此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慕课的引入绝对不是纯粹照搬,而应该是将它和传统课堂结合起来,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利用互联网实现最优质的资源、课程共享,同时又让慕课为课堂服务,实现小班化的研讨型教学,让人文精神继续在大学校园内得以熏陶与传承[4]。

另外,应用型高校也可以尝试成立自己的慕课团队,探索建立自身特点的慕课平台。因为应用型高校也有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更有其他院校难以企及的优势专业和优势学科,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名校、名师、名课的资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也许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符合应用型高校学生教学深度的课程更能为这一群体的学生所接受。

3.3 在试点专业进行慕课的研究,不要盲目全面开展

慕课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但要辩证地认识其利弊。现阶段慕课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具有校园生活体验的传统高等教育,而且慕课是否适用于所有课程也有待于研究和实践。清华大学教授于歆杰认为,交互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或是受众比较小的课程就不适合慕课化;文史哲类的学科,因为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需要精细化的多维度系统讲解,慕课化的课程也是不适合的[5]。所以因“校”、因“课”制宜非常重要,在提升教学质量这个前提下,结合校情、学情、教师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积极创设条件,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慕课教学模式。建议在一些学科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应用。

  3.4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慕课的出现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3,6],一切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与知识的系统梳理,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指出:“未来大学的教学水平更多的是体现在翻转课堂的水平。它最大的变化就在于让我们教学的理念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学的模式也发生根本性变化”[4]。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启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3.5 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当名课变得唾手可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们该如何留住自己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美国一些大学的教授已经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鼓励学生去听名课,而将个人课堂改为侧重深度的探讨、解答问题、课题设计和研发团队合作项目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利用“慕课”网络实现资源最大共享化,把学生和学术界从传统的讲授中解放出来[3];另一方面又能使课堂变成小班化的研讨型教学,真正实现翻转课堂。从效果来看,这种方法更有效,也颇受学生欢迎,因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更有助于提高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目前也成为国内很多名校不约而同的教学探索方向[2]。网上执牛耳,网下能主导。把课堂用于探究研讨和创新,提高学习效率。

3.6 加快管理的根本变革

学生跨校选课后,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包括“慕课”的大数据管理、成绩考核、学习效果评价、学分互认,乃至诚信问题、学生的创新性的培养问题以及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等等,都对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提出新的考验。

4 结束语

“慕课”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经受着多重考验,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并可通过研修培训、教师互相交流经验等手段[6],提升教师的慕课推广应用能力,使教师真正地成为知识的引领者,并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6]蒋燕梅.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70-7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本科   院校   教学方法   浪潮   课堂   传统   课程   教师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