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

"

一、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

1.缓慢增长时期(5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台湾经济仍然以农业为支柱,当时采取“以农养工,以工促农”的经济发展方针,重点发展农业加工的进口替代工业。因此,需要大量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熟练劳动者。当时职教体系中大量发展的主要是职业学校,50年代中期前主要发展初级职业学校和部分招收小学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1956年开始发展招收初中毕业生的高级职业学校。在整个50年代,台湾职业学校有三种类型:初级职业学校、五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和高级职业学校。在这期间,虽然高等职教也有所发展,主要是发展专科学校;但是,相对职业学校来讲,数量仍相当有限。其中的原因是这一时期岛内政局喘息甫定。支柱性的产业仍然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其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还没有提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3.提高效益及组建体系时期(

70、80年代)

4.改造体系及提升层次时期(90年代)

二、台湾高等职教现状

1.体系结构

经过多年的改革,台湾学校教育制度由以前的单轨体系,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分成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两轨并行,90年代后期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相互沟通的综合大教育体系。就其中的职教体系来说,主要由高级职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其研究所构成。

2.科类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职教   台湾   专科学校   职业学校   支柱   特征   现状   时期   年代   体系   高级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