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感。根据一个人个性心理的发展,兴趣大致可分为三类:直观兴趣、自觉兴趣、潜在兴趣。

兴趣对一个人做好某一件事至关重要,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说过,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他直接影响着人活动的态度和情趣,当人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有一个积极地态度和高涨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比较容易做好事情。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能更好的学好数学也就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遵循兴趣的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加强常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直观兴趣,经过长期的激发、稳定进而形成自觉兴趣,帮助学生巩固自觉兴趣,最后促使学生形成潜在的对数学学习兴趣。

1学生数学直观兴趣的培养

首先直观兴趣是一个人本能的直接反应,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形状、色彩、神态、语言、动作等引起的最直接的喜好,这种兴趣具有不稳定性,比较肤浅,是人的直观的第一反应。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去诱导、激发、培养学生的直观兴趣。

(1)在教学中要做到适时给予学生成功感。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降低难度,或者将知识的讲解形成一个有力的较为缓慢的坡度,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学生较为容易的完成,以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满足感和兴奋感,以唤起学生的成功欲,进而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在开始阶段,这一点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要在备好每一节课上下功夫,在备学生上下功夫,要求教师对知识点明晰,对学生知识结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进入课堂,才能更好地发现、适时创造兴趣点,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直观兴趣。

(2)丰富课堂教学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在一节常规课上,教师要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授课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质量,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通过丰富生动的语言,用我们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以调动学生直观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抽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语言的魅力,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直观。

(3)加大课堂教学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现在依然存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只重视了知识的输灌,学生只能机械的接收,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缺少了生活情感的体验,更谈不上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学生知识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将所学数学知识内化。这种教学、学习的过程,老师、学生都是无味的,学生根本谈不上对数学产生兴趣,也严重的违背了新的课改要求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慢性的扼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生数学学习自觉兴趣的形成巩固。

自觉兴趣是一种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情感,是伴随有明确目的一种爱好和志向的结合体。一旦形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自觉兴趣的形成需要由直观兴趣经过不断地反复激发,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兴趣趋于稳定而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直觉兴趣,进而这种直觉兴趣就会伴随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数学情感、数学思维等活动而逐步形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自觉行为,进而逐步在直觉兴趣的驱动下形成一种对数学学习有着明确的追求目的心理过程。

2.1 要能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在常规课堂中,我们教师要要将知识吃透,进行包装,所谓的包装就是将知识融进一个故事,一个情景剧,甚至到一个简单有趣的肢体动作中,创造一个有趣的数学情景,将学生吸引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使学生学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2.2 加强常数学规课堂的探究性

课堂是培养学生自觉兴趣的主阵地,我们在常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常规课堂积极的创设情境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思考,生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只有产生的疑,才能说明孩子的在课堂上对问题产生了兴趣,才去动脑、才去思考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的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各种器官,激发学生更深一层次的兴趣,也就是探究的欲望,培养加深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欲望,加强自觉兴趣的形成巩固。

2.3 在数学课堂中要能善用学习迁移法,不断拓展学习兴趣学习迁移是在学习中引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现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中学生的情感、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动机、或是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态度以及自己喜欢的行为方式来引导迁移学生来完所教当堂数学教学任务目标或重难点的突破。

3潜意识兴趣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逻辑思维强,易质疑,从而在课堂中要常抓不懈,不断挖掘课堂生成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稳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把直观兴趣、自觉兴趣进一步固化为潜意识兴趣,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兴趣的效能,让兴趣成为学生数学课堂中的翅膀。成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个性的优良的兴趣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兴趣   数学   对数   直观   小学生   课堂   自觉   教师   情感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