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学

一、大学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为研究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以及行为特点提供参考

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的存在必然需要融入社会环境当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考虑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反应,在进行执行。因此,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或多或少的代表着个体或者集体的心理以及行为,并且如果根据时间来划分,还能够清晰的发现各个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行为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所以,研究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仅要从社会适应能力的行为以及心理特点去考虑,还要结合所要研究的人群的时代背景。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

(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成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经过社会洗礼的大学生无论在行为还是心理上都更加趋于成熟,而心理上的成熟在此过程中往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想要系统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结合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社会环境交互情况,并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与社会适应心理密切相关。在巨大的就业升学压力下,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价值观、婚恋观都产生了扭曲。因此,必须系统的开展大学生社会是适应性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预防、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确保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压力与竞争,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三)拓展现有大学生心理学研究领域,推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然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开展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心理学研究十分必要。例如:笔者曾经发现,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第一年工作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负面的心理暗示,容易出现工作不积极、缺乏自信心等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失业或者频繁的跳槽。而另外一部分学生通过坚持与毅力才逐渐步入人生与事业的快车道,学生普遍表示如果毕业第一年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社会适应心理学辅导,对于原来的工作可能坚持更长时间,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由此可见,专门的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学辅导的开展十分必要。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学的研究思路

(一)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进行研究

现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为90后,属于独生子女一代,并且也经历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社会的急剧变化也带给了现代大学生大量不同的心理想法。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首先能够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采用针对性的研究策略才能得到更真实的研究结果。

(二)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以及行为特点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除了具有时代特点之外,也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这些区域之间的差距对于研究结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代大学生的诸多心理都符合区域内社会背景,例如:南方学生更精明、北方学生更豪爽、西部地区学生更节约等等。而外在的行为表现都受到自身从小形成的心理特点,想要对某地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研究,不仅要考虑大学四年的心理以及行为特点,更要捋顺学生在青少年时代的心理成长特点以及成长环境,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探讨,才能够从纷繁的社会环境中理清主线,分清主次进而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三)针对关键心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的普遍问题是如何能够最短的时间解决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不适感。以及如何快速的解决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离职率以及减少失业率,大部分学生再工作伊始都会感觉自身的知识技能无处发挥,自己的价值被低估,自己的薪水过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等等。因此,必须分清主次,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开设心理健康门诊定期开展社会心理学讲座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防止出现类似问题。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问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适应是否顺利,二是社会制约力是否足够强,在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也可以用社会品德、自我认知、社会责任三个方面作为衡量基础进行探讨:

(1)社会品德研究

社会品德是指个体遵循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心理联系密切,拥有良好社会品德的个体能够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诚信体系,能够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公平问题,整体价值观倾向较为中性,没有过多的偏激思想。

(2)自我认知研究

自我认知能力是社会个体任何阶段都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社会适应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指标,拥有良好认知能力的大学生抗压能力更强、面对困难时更加勇于挑战自我,能够尽快摆脱家庭与学校的依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会圈子以及社会地位,这样的大学生往往在职场中更容易脱颖而出,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这样的学生也通常是其他人口中被称为情商较高的学生。

(3)社会责任研究

社会个体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个体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是否完全成熟的重要衡量指标。大学生如果能够跳出个体角度,站在国家与社会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就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例如: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领导责任。在此阶段的大学生基本摆脱了经济生活方面的困扰,能够根据自己责任去实现内心的理想抱负。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动力

(1)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研究

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才能够在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强烈的心理动力,如:生存动力、发展动力、理想动力等等,这些学生更愿意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付出自己大量的精力、资源。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发展特点制定最切合实际的生命观、诚信观、金钱观以及婚恋观。想要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则必须从上述几个角度出发,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大学生社会情感的研究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显然不能够独立于社会之外存在,而在社会生存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其他人的情感,或是主观情感或是客观体验。是人在社会生存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动力,而大学生社会情感既分为积极情感也分为消极情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分开论述。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行为表现

(1)大学生社会交往行为研究

大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认识各式各样的人,而适当的人际关系处理则能够体现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重要资源,并且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既包括实际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还包括网络化的虚拟社交,实际研究过程中应该分别探讨。

(2)大学生职业适应行为研究

大学生毕业必然面临各种社会职业的选择,而不同社会职业之间的经济收入千差万别,在学生互相比较之间很容易产生心里不平衡,甚至是自卑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在学习阶段就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学对于预防、治疗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各高校应该在学习阶段就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避免学生因心理压力而对个体、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心理学   大学生   社会   社会心理学   认知   价值观   个体   心理   责任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