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追逐游戏对4 ~ 5 岁幼儿速度素质的影响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关于追逐游戏,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但在追逐游戏的英文写法chase game中,chase是追逐、追赶的意思,game则是指游戏,尤其是有规则的游戏,所以追逐游戏实际上是一种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的儿童之间的互相追赶的活动,是发生在同伴之间既带有竞争意味,也带有游戏精神的活动。追逐游戏即儿童与他人之间进行地愉快的而非攻击性的跳、追、逃、拉扯、拍手掌、吵闹等较多倾向于身体动作方面的游戏。

1.1 幼儿体质水平下降的背景

幼儿阶段是人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多年以来,在国民体质管理系统中,对3~6 岁幼儿的体质健康管理的关注度却不高,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同时,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了本年龄段的幼儿,再加上受到我国4-2-1家庭的模式影响,当前儿童体质水平下降的状况较为明显。近20 年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幼儿呈现高身材、低体质的外强中干特征,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体能指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1.2 速度素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力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包含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反应速度是意识到危险的最直接的表现,反应速度快的幼儿能够更快速地意识到危险,从而帮助他们保护自己,而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则是逃离危险最有力的帮助。

1.3 追逐游戏更加适合于

4 5 年龄段的幼儿

学前儿童都热衷于玩追逐游戏,他们一边追赶,一边开怀大笑,在追逐游戏释放自己的能量。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身体机能与基本动作的发展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在进行追逐跑的时候,身体肌肉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摔伤,且本研究中的追逐游戏更加倾向于规则类游戏,4~5 岁年龄段的幼儿理解能力相对较好,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比较准确。本研究试图创编一些追逐游戏,利用幼儿在追逐游戏中的躲避追赶和获胜的两种心理,刺激幼儿提高追逐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动作频率与移动速度,最后提高幼儿的速度素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武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选取小班下学期幼儿(即3~4 岁幼儿),分为2 个班,实验班(小7 班,男孩15 人,女孩15 人)与对照班(小2 班,男孩14 人,女孩12 人)进行为期12 个月的研究,因本年龄段的幼儿喜欢且适合追逐游戏,同时方便采集相对应的数据,而且本时期也是幼儿速度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与速度素质、追逐游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对4~5 岁幼儿追逐游戏的内容,形式以及速度素质的发展的内容与现状有清楚的认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实验法 (1)实验假设:追逐游戏的开展能明显提高测试指标的成绩;(2)实验设计: 初测观察、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速度素质,主要测量10m 折返跑。练习实验组在每周体育活动中进行各类追逐游戏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活动教学。后测实施追逐游戏教学12 个月后进行第2次测试。测试项目同初测。

2.2.3 数理统计法 获得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追逐游戏中主客体的

组合方式及动作技能组合方式所谓追逐游戏,必然是有追的主体与被追的客体,在追逐游戏中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儿童逐渐形成了最初的客体概念和自我概念,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之间的分化,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追逐的主客体通常都被看成人,对幼儿而言则可以以物代替,除了人与人的互动,同样可以是人与物的互动。

3.1.1 人与人的追逐 (1)追逐游戏中主体与客体的组合方式。在人与人的追逐游戏中,主客体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追逐的组合方式有4 种情况:一人追一人,一人追多人,多人追一人,多人追多人。(2)追逐游戏中主客体动作技能组合方式。追逐中的动作方式应该是移动性的动作,幼儿基本动作形式包含走、跑、跳、钻、爬、投、平衡,其中适合进行追逐的动作技能包括走、跑、爬、滚。幼儿在情景刺激下身体的控制能力与成人相比较差,如在追逐情景下,幼儿走就会变成跑,所以在实际游戏中,走的动作技能基本不能够进行。因此,本课题中选取跑、爬、滚作为追逐游戏的动作技能。主体一般选择相对移动快的动作,若以跑为客体的动作技能,则主体只能是跑;本次试验研究中并未包含所有的组合方式,但这些可以为日常教学提供一种设计的模式与方法。

3.1.2 人与物的追逐 追逐的主客体还可以是一些可移动的物体,比如球类。有一些物体可以借助于人的移动,这种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很常见,但游戏中幼儿更多地关注在物体上,因此,本研究将这一类的游戏归纳于人与物的追逐之中。幼儿园常见的体育器械几乎都可以作为追逐的主客体,如体操垫、绳子、彩虹伞、圈、按摩球等。

3.2 追逐游戏对10m 折返跑成绩的影响研究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分析是参与测评的2 个班级所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及所占比例的分析,2 个班级中男孩女孩的比例基本一致,该幼儿园严格按照教育局规定年龄入园,因此2 个班级幼儿年龄都分布在3.5~4.5 岁。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10m 折返跑前测分析 可见,实验组与对照做在进行追逐游戏干预前10m 折返跑成绩分别是8.885 3 和8.596 5,对照组的10m 折返跑略优于实验组,但是两者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显示:t 值为1.232,相伴概率P 为0.227, 大于0.05, 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10m 折返跑的成绩在进行追逐游戏干预之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选取的对象符合实验的条件。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10m 折返跑提高值的分析 可见,实验组与对照做在进行追逐游戏干预后10m折返跑成绩提高值分别是1.332和0.868 46s,实验组的提高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两者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显示:t 值为2.055,相伴概率P 为0.045,小于0.05,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10m 折返跑的成绩在进行追逐游戏干预之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追逐游戏干预对幼儿的10m 折返跑成绩有显著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当前幼儿期孩子对追逐游戏的喜爱毋庸置疑,而很多学者对追逐游戏的设计更加注重于人与人的追逐,而幼儿期的孩子对人与物的追逐也是非常喜爱的。幼儿的速度素质的提高可以帮助幼儿在意外伤害中保护自己,快速识别危险、躲避危险都是速度素质在意外伤害中保护的体现。实验证明,根据追逐情景设计的体育游戏会提高4~5 岁幼儿10m折返跑的速度,从而发展其速度素质,游戏过程中更会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幼儿期是人一生中速度素质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追逐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体育游戏类别之一,对于发展幼儿的速度素质有明显的作用。

4.2 建 议

4.2.1 实验中不可控因素控制的思考 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也只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讨,其研究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幼儿速度素质发展的原因有很多,虽然实验中尽量避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育教学都由笔者进行,但幼儿的饮食状况、家庭体育活动时间等。实验过程中对无关变量难以完全控制,有可能影响实验效果。

4.2.2 观测变量中观测变量可增加形态变量与机能变量 本实验中的以速度素质作为因变量,其观测指标是10m 折返跑。速度素质包含反应速度、移动速度与动作频率。幼儿速度素质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某项具体的测评指标也难以覆盖全部的内容,因而在设计中可增加形态指标与机能指标的测量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实验组   幼儿   素质   速度   组合   客体   游戏   主客   动作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