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探讨

世界信息瞬息万变,地理素材却常常落后于形势。时事热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感,能及时传达不同地理位置、国度的最新资讯和信息,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时事材料,不但可以更新教材中许多过时的地理信息,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配合地理高考复习。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准确、及时地把握实时信息,提取新鲜资讯满足课堂的教学需要。

一、运用时事材料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恰当选取时事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使课堂教学贴近实际,能给学生一种有用的地理和生活中的地理的概念,从而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Ⅱ中提到城市化的过程有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个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尤其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这两个阶段是学生易混淆的,难以区分。对于这个内容的处理,我收集了学校所在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发布的一些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时事材料,具体举例区分这两个阶段 :郊区城市化应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现象。由于人口的急剧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郊区也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正如集宁区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范围和发展规模 :①规划区范围 :东至东环城路,南至京藏高速公路,西、北至二 0 八国道支线。②用地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达到 50.7 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分区,旧区 27 平方公里,新区 18.3 平方公里,生态园林区 5.4 平方公里。 ③人口规模:新、旧区城市总人口将达到 50 万人;④新区城市规划要做到 50 年不落后。这则材料足以体现郊区城市化。而逆城市化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的现象。运用这则时事材料辅助区分这两个概念,不仅使得理论知识和身边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且使得课堂讲解更言之有物,说理性更强,而非照本宣科,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联系集宁区城市的发展过程,进一步理解郊区城市化的表现,以及与逆城市化的区别。

从这个课堂实操案例可看出,在讲解中用好时事材料,既可以将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立足于实际分析问题的学习理念。教师的教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法,教师常以身边的实例分析问题,学生就会立足实际思考问题,我想如果学生能将这样的学习理念贯穿于高中地理的学习,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验证了时事热点与教学结合的有效性,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自信心。

二、运用时事材料于高考复习,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高考试题可以说是指引高中教学的一盏明灯,对高考试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明确高考的出题方式、能力考查方向、热门考点。教师对高考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才能将自己的认识穿插在教学实践当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考复习方法也要不断更新,按照高考总复习资料一章一节按部就班的复习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对于尖子生的培养是很不恰当的。教师应该适时选取恰当的时事材料汇编成专题,以此展开复习。这样复习更有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设计专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设计专题,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复习知识,学以致用,使得复习更上一个台阶。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出题方式越来越偏重于材料性试题,在客观题中尤为突出。既然材料比重增加,那么试想出题专家会通过哪些渠道来获取资料,我想时事热点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近年来的高考出题理念是考查我们身边的地理,和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时事热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感,能及时传达不同地理位置、国度的最新资讯和信息,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整理发现,有试题以时事热点为材料出题,如 2010 年课标版全国文综卷选择 1~3 题 :天气系统和新疆异于常年的严重洪灾 ;2009 年四川文综 39 题 :交通区位选择和昆曼公路的建设 ;2013 年全国文综选做 42 题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海南省建立三沙市等题目都是时事热点。这一方面说明了时事内容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也督促、引导我们在高考复习时,要学会把时事材料汇编成专题开展复习。

到目前为止,我已与同学们分享了 10 余个时事专题。例如 :日本东京申办 2020 年冬奥会成功、叙利亚生化武器问题、黑龙江省大豆之乡连续八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广东、福建等地冰雹频发、南苏丹战乱、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宽生育政策的决定、雾霾、湿地保护等内容,广集了自然与人文多方面信息,这样可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新意,也会更有效。

另外,高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很多高三教师都认为高考复习时间紧,世界地理内容多,复习无从下手。世界地理每个区域就是一个案例,模式是相同的,复习时照搬原有区域难免觉得有些乏味枯燥,但又必须复习巩固,这时我们可以选取时事材料设置情境,设计成综合题,这样既复习方式新颖,又可以使学生把复习中学到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各知识点的内容变为学以致用的能力,融会贯通,让复习更上一个层次。如针对叙利亚问题的时事材料可设置题目如下:当然叙利亚的生化武器问题和地理学科关系不大,但完全可以以这个区域为背景考查,侧重分析叙利亚的区域特征,不失为一个好的区域复习案例。

总之,在教学里面,穿插一些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解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通过这些,一方面可以增加地理学科的教学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长学生们的学识修养,增加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渗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但又恰当的形式,使其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热点   叙利亚   时事   课堂教学   郊区   地理   高中   教师   材料   城市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