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赋分权重最大的一个重要题型。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坚持改革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立意相结合,对高中英语中英语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启示作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要进一步优化题型结构,回应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诉求,体现语言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占权重最大的一个重要题型。1978年全国高考就采用了英语阅读理解题。当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只有1篇文章,设4个四选一的小题,每题5分。1989年全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开始配置4-5篇文章,设20个四选一的小题,每题2分,赋分40分。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主要考查考生在单位时间内快速阅读英语短文,了解短文主题思想,抓住短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并通过短文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把握上下文事实、细节之间的时空顺序、逻辑联系及作者的意图、态度、观念和文章寓意的能力。

2011年全国高考共有19套英语试卷:全国卷I、全国卷II、新课标全国卷和16个高考自主命题省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的试卷。其中,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新疆、宁夏和海南等地选用了新课标全国卷;云南、内蒙古、青海、西藏和广西等地选用了全国卷I;河北、甘肃和贵州等地则选用了全国卷II。

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现状与简评

我们以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理解题来分析这道题的题型结构现状(详见表1)。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命制坚持了英语测试改革“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总体方向,设题理念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经过近年来不断的探索与努力,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呈现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进一步提升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考点角度的灵活性和测试层次的多样性,如广东卷的信息匹配题,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题,上海卷的阅读填空题;二是进一步考查了考生对文章连贯性和文章一致性等语段特征的理解,如新课标全国卷、北京卷、辽宁卷7选5的快速阅读配对填空题和上海卷、浙江卷、陕西卷6选5的快速阅读配对填空题。

2011年全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选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社会文化、能源交通、人生观、日常生活、新闻报导、科普知识、天文地理、人物传记、风土人情、广告宣传、体育赛事、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更加突出语言的时代性和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引导考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有新课标全国卷和上海卷。

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颁布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然而,让人们困惑不解的是,无论是从2007年到200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宁夏(海南)命制的高考英语试卷,还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从2010年到2011年命制的新课标全国高考英语卷却几乎都是全国英语卷I的翻版:听力题、单项选择填空题、完形填空题和写作题完全一模一样;阅读理解题第一节中的文章几乎全部选自于全国卷I。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英语阅读理解题第一节中的4篇文章就全部选自全国卷I。

笔者认为,新课标全国高考英语卷不应成为全国卷I的附庸,应该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2008年,上海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就是:阅读理解题型(Reading Comprehension)分为SectionA、B、C三部分。其中A部分为完型填空题,设15小题,每题1分;B部分为4择1的选择题,4篇文章15小题,每题2分;C部分为6选5的快速阅读配对填空题,有5小题,每题1分。上海卷把完型填空题划归阅读理解题的范畴是一项争议较大的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10年,上海又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进行了调整:调减了4择1选择题文章的篇数和分值,增加了赋分8分的阅读简短回答题。

我们认为,上海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改革与创新值得其他高考英语试卷学习、借鉴与推广。

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回应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诉求。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和海南;2005年江苏;2006年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和辽宁;2007年北京、陕西、吉林、湖南和黑龙江;2008年山西、江西、河南和新疆;2009年河北、内蒙古、湖北和云南;2010年四川、重庆、甘肃、西藏和贵州等地相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改。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突出了以能力为目标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分级课程体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对高考英语测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考英语测试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考试是通过特定的题型来测量考生能力的。考试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设计题型结构,并以此来测量考生的语言能力。[1]坚持不懈地进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题型结构的改革,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诉求,如,2007年广东推出的信息匹配题,2008年江苏推出的任务型阅读题,2009年天津卷推出的阅读表达题,2010年北京卷推出的7选5快速阅读配对填空题和陕西卷6选5快速阅读配对填空题。这些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都是这些省市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之后首次高考推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就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

2.更加重视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统一的命题要求。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统一,强调能力与知识相结合。高考检验考生知识的储备、再现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尤其侧重考查考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英语认知水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八级英语阅读技能的基本要求是: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2]

任务型阅读、阅读填空、信息匹配、7选5等题型更加强调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统一的命题要求,测试目标更加明确,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些题型综合性强,对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查考生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方面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在单位时间内熟练使用略读、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技巧,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了解短文主题思想的能力;二是通过短文提供的材料,准确获得信息,对文章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三是对短文繁杂的信息进行筛选、组合进而扩展和联想的能力;四是有意识地调节阅读的心向、注意力的分配、速度快慢、组织策略的应用与选择的能力。

3.更加突出“任务型”的设题理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应通过理解与表达的任务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3]这既是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高考英语语言测试的依据。

高考英语“任务型”的设题理念就是要通过理解与表达的任务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任务型阅读、阅读填空、信息匹配、7选5等题型能更好地引导考生在语言的认知过程中感受语言、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进一步优化考生对阅读理解文字材料所表达的信息进行预期及解码的思维过程,提升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的假设、预测、检验等“任务型”活动的参与程度,产生积极、良好的考试效应。

“任务型”的设题理念将成为命制高考英语阅读题的重要原则。

4.更加优化读写结合的题型设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进行,高考英语命题改革在逐步深入,英语“阅读――写作”新题型不断推出。如上海的阅读简短回答;广东的读写任务题;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题;山东卷、天津卷和江西卷的英语阅读表达题;安徽卷的任务型读写题和湖南卷的阅读填空题等。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阅读是学生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而写作则是阅读的产物。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材料和写作经验,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尽管这些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有的划入阅读理解题的范围内,有的放在写作题的板块中,但题型设置都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把英语阅读的理解技能与英语写作的表达技能合二为一,体现了先“读”后“写”的语言认知规律。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外语教学与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语言测试对教学既有导向作用,也有反拨作用。美国语言测试专家Hughes曾强调指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partnership)。[4]高考英语“阅读――写作”新题型的推出对深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具有较好的导向性与前瞻性,已经间接或直接地对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施加了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高考作为一种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节、激励作用。语言测试测什么,怎么测,是语言测试研究永恒的话题。[5]影响高考英语阅读测试效果的变量有很多,既是一个实际已探索多年的课题,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创新的课题。我们还要与时俱进,遵循语言认知规律,不断改进和优化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题型结构,在开发新考点、发掘新视角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1]曾用强.英语语言测试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Arthur Hughes.外语教师测试手册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   测试   立意   英语   题型   考生   高中英语   现状   技能   趋势   能力   语言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