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改之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教师如果纯粹把别人的经验和方法照搬过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一定会收到同样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个性有着非常清楚的了解。文章结合多元智能和“最近发展区”的理念,在C层(年级里英语基础最薄弱的8―13个学生)学生中尝试进行个性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个性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最近发展区

一、问题提出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案,用有限的时间,在规定的场合,按照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如果按照传统英语教学的观点,班级里英语基础最弱的这群学生应该是令教师非常头疼的,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对英语学习没兴趣,上课不听讲,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态度消极。如何让学生乐学,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提早到教室,期待上好每节英语课,并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个个都能参与,并有收获,这应是所有英语教师都要考虑的。英语教师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开展个性化教学。

二、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学者Howard Gardner在研究脑部创伤病人时发现的。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专业所具有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逻辑思维有着较好的反应。基于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巨大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在各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这一理论,智能是包含了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形式存在的七种基本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

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接受能力的多元化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多样性的智能组合体。不同的人在智能组合上的差别主要在于智能组成方式与智能组合程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程度的差异导致了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产生。另一个方面,七种智能是平等的,不能单纯地从喜好上来判定哪一种智能是好的或者是坏的,也不能为了仅仅发展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智能而忽略其他几种智能。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在个性化教学模式下,人们的智能是可以有效提升的。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智能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充分考察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则要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首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以教为主的思想观念,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使课堂不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语言学习机会。其次,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不同职能的发展和展示提供必要的平台,为学生优势职能领域的发展保驾护航。在笔者所教授的C层学生中(基础最薄弱层次),有的学生很喜欢画画,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喜欢传统的做题,有的学生喜欢故事,有的学生喜欢表演。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偏爱,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最后,要有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而不是仅仅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要让学生能从积极评价中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二)“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念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最受关注的教育思想之一。他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其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问题;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认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达到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消除“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差距,使“潜在发展水平”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变成“实际发展水平”,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有效。这就要求教师科学解读教材,准确定位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要充分考虑教学实施的深度和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既不能过分降低教学实施的水平,也不能过分拔高教学实施的难度。

三、初中英语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和课例研究

(一)初中英语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语法的学习是传统的英语课堂中被认为最枯燥、最无聊的部分,除了教师讲就是学生不断地、机械式地练习。可是语法的学习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又是很重要的。如何让语法课堂能远离枯燥和无趣呢?针对那些基础很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定一个够得着的目标,并且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比如歌曲(听力)、讲故事、剧本表演、卡纸排列、游戏、漫画等,让学生能把自己的特长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二)初中英语课堂个性化教学实践的课例研究

教学实例研究(一般过去时)

I.Warm-up

1.教师用小时候和学生时代的照片,每张图片上都用目标语法写了和照片内容相关的句子,将句子中过去式的部分做红色标注。在照片展示的最后引出主题(所有的照片都是过去的时间发生的事情)。

目标: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差别比较大,学生比较感兴趣,能轻松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另外,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从视觉和听觉上输入(无意识)过去式。

II. Work out the rules

2.教师将图片里的所有句子汇集到一张图片上,让学生总结句子结构。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s+v.+o),并ce 推断出否定和疑问句。这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3.教师再单独给出照片中每句话里面动词的过去式,让学生总结过去式的变化规律。

目标:前面的学习有了名词单数变复数、动词三单和ing的变化规律的总结,学生可以从前面的总结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地方。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目标。另外,因为动词的不规则变化很多,也不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学习目标,教师给每人发了一张常见的动词不规则变化的补充材料,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如果遇到这些动词,可以查阅。

4.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之后,完成达标测验,合格后到任务区选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完成并展示。

(三)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语法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发挥学生的特长,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能让所有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自信,促进对英语的学习。教师还能对基础很薄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思考语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考虑各种合适的活动形式。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锻炼。我运用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来,我们班(C层)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我们班的学生任辛明(分班时成绩46分,现在成绩70分左右)说:“这样的教学,可以让我们充分发挥能动性,让我们开动脑筋,更加有创意。不会像以前的课堂一样很死板,上课不会的地方可以查看微课。每个人达到本节课的最低知识目标后,就到任务区先完成必选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他任务,获得相应的课堂成绩。这样的课堂我们参与更多,也更加喜欢。每次语法课的任务形式都不一样,每次都会有惊喜,也会有挑战。”

五、结束语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经过不断的尝试,个性化教学能使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增强自觉意识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改革的今天,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运用个性化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陶西平.多元智能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   英语   发展区   课堂   水平   多元智能   传统   理论   教师   智能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