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体验设计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

一、体验设计的涵义

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认为: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美国学者BemdSchmitt 将体验分成了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关联体验。体验可以理解成使用前有购买欲,使用时传递主题相关的外观和感情,使用后带来奇妙的回忆,用户如何接触和使用,保证产品与使用环境有相关性并发挥作用。

二、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一)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在选择玩具时,家长只有选择那些设计得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玩具,才能发挥其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知道,玩具是不可以不加选择地给孩子玩的,孩子也不是什么玩具都玩得了的,也不是什么玩具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其玩具效能的。有的甚至会因选择或使用不当而发生玩具伤害。为了确保幼儿安全,更好发挥玩具的教育功能,我们必须要了解怎样选择玩具。这就要对学龄前幼童心理进行探究。学龄前儿童指不满入学年限的3-6 岁的幼童,在此阶段他们对事物有认知但不完善,具有自觉性和随意性,喜欢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已掌握读、写和计算前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但情绪不稳定,渴望参与父母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父母应基于儿童生理心理因素来酌情处理,学龄前儿童的主要矛盾是愿望与生理心理不符的矛盾。而游戏正可使儿童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式,所以游戏又反过来促进了学龄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

儿童玩具的设计应满足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玩具消费心理,消费者消费的也不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且是一种体验。儿童玩具设计包括几个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先后制定安全标准,建立专业检测机构,而且对玩具实行安全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玩具不许生产和销售。儿童辨认和防范危险的能力比成人低,家长对玩具应加以仔细选择,使儿童安全多一份保障。玩具及零部件的机械强度、结构要稳定牢固,转折连接处设计要防止碰伤儿童;在日常环境中不得构成可燃烧的伤害成分;防止有害有毒气体和原料的危险;要求儿童玩具的电压保障在24V 内,避免造成电流伤害;绝缘性能要好,玩具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和国家法规。除了生产厂家按玩具安全标准生产玩具外,玩具安全检测监督机构也要对玩具严格把关。

2.趣味性原则

在玩具造型方面,提取自然形态对玩具进行夸张、变形、模仿,在结构上,采用旋转、拼接、排列、抽插等方式连接,这类玩具的玩法不受限制,儿童的想象能更好地发挥出来。玩具结构、玩法上的变化越能引起孩子的惊奇感和兴趣。

3.益智性原则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体力和智力,玩的结果往往也可检验儿童动作效应的正误,以便在下一次的操作中加以纠正。这样也就可不断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操作能力,从而可以继续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和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逻辑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提高其感官接受能力。4.互动性原则

具有互动性的玩具能给儿童身心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感,游戏中孩子能积极地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本身的理解和展示能力上,使用玩具来模仿他们周边的事物,从中探索人们对自然的立场以及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如宝宝家、医院、商店游戏,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会逐渐掌握一些社会交往原则。

三、体验设计在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多数孩子对二胎有抗拒心理,父母要与孩子进行适度的沟通,不少父母让孩子拿着娃娃练习照顾,以增加其参与感,减少排斥心理。下面以夏芙娃娃为例,分析其设计特色。

(一)感官体验

儿童对玩具有种本能的感知能力,现代玩具产品设计已经开始重视儿童的感官刺激,加强玩具的感知性,以形、色、声音、动作,一定的软硬、轻重、光滑、粗糙等各方面的特征来刺激幼儿各种感官,使幼儿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夏芙娃娃高40厘米,大小与婴儿相似,衣物奶瓶等配件若干,造型仿真,儿童容易接受。一般而言,三四岁儿童的玩具色彩多使用的是几种基本色及少量同饱和度的颜色;而五六岁儿童的玩具色彩则使用光谱上的各种颜色,以至多种混合色和不同饱和度的颜色。在色彩设计上用色应单纯柔和,相互搭配。儿童可以通过双手感知夏芙娃娃的原料、体温、质地等;夏芙娃娃采用的搪胶原料,整体用料柔嫩舒适,具有安全易干柔滑的特点,儿童可以通过触觉形成对夏芙娃娃的初步认知。娃娃腹内还设计有音乐盒,触碰身体时,会发出不同的童声,能增强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感知能力。

(二)情感体验

体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情感,其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提供愉快、舒适的使用。在玩具中置入发声设备,能引发儿童的关注、惊奇以及喜悦感。娃娃以哭泣和颤抖反应它的饥饿、寒冷状态,以此来召唤儿童对它的注意和照顾。使用柔软材质,能够让学龄前儿童产生舒适的感觉,可以放松心情。在给娃娃换装过程中,能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给孩子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既能使孩子的心理感到满足,也能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思考体验

思考体验需求是指在智力上,以特有的要领吸引学龄前儿童的兴致,为儿童创造认知和解决体验过程。学龄前儿童是对信息认知、理解和改进的过程,通常由一定问题引起并指向问题的解决,以使其对外部世界感到好奇,促进其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儿童正是在形形色色的玩具世界里,从玩具所反映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中学会认识现实事物。儿童在最初的几年中,从接触大量的玩具和实物中,感官的感受力得到迅速的提高,玩具能教会他们认识现实世界。促使孩子去思考、去解决,只有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才能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胜利结束,也只有包含批判、反思、理解和建构的活动过程,才是体验的活动过程。不涉及思考的操作不是体验的操作,没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就没有体验的意义和价值。在给夏芙娃娃喂饭洗澡的过程中能培养儿童照顾幼儿的耐心,在玩乐的过程中拟定场景和参与方式,能创造独立的空间,充分进行思考体验。

(四)行为体验

看和听是儿童的先天本能,在本能基础上不断模仿产生了记忆,可见模仿是儿童日常行为的一种方式,行为体验是夏芙娃娃与学前幼童互动的外在表现,但是行为是由内在推动的。幼儿在与娃娃构成互动的同时介入了身体参与元素,身体性的参与并不单单只用动手脚,最主要的是活动身体的技能,参与父母或小朋友的讨论与交流,配合完成娃娃设置的身体参与性活动。在体验性玩具设计中,学龄前幼童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很好的发挥,在过程中全心地参与和娃娃的互动,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小伙伴或父母长辈,如此也锻炼了其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因此儿童体验玩具中的参与性是一种综合玩具因素,儿童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玩娃娃,与娃娃之间的互动具有自己的个人特色,与父母交流如何照顾娃娃,能发挥其良好的能动性。

(五)关联体验

婴儿长到6个月左右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把简单的单一动作彼此联结和协调在一起。当儿童能够准确地给娃娃脱衣、洗澡、穿衣并抱它时,就表示他已经能成功地把这几个动作合并为一个单一的操作技能,这说明已经构建了关联体验。

四、结 语

相较于成人,学龄前儿童在生理心理的需求方面更为强烈,对玩具的依赖性高,强调人的内在体验和参与。基于体验设计的玩具设计,应对其外观造型、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进行探究,以充分利用感官特性去设计产品,使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更有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儿童玩具   学龄前   感官   幼儿   娃娃   父母   玩具   能力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