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职业新定位

1 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发展困境

1995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尼古拉 尼葛洛庞帝教授出版《数字化生存》 一书,预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短短数年间,预言成为现实。数字化出版为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对传统出版造成巨大的冲击。《2015 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大趋势》指出:尽管传媒产业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朝阳产业,然而以报纸为代表的部分传统媒介产品已经处于其市场生命周期的衰退期,报纸发行量事实上下降了25% 左右。报纸遭遇的是断崖式下滑。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也面临极大的发展困境。20052012 年我国期刊总印数持续8年增长,达到33.48 亿册,但从2013 年开始每年总印数都在下降。从近两年的数据看,今后一个时期,这种下滑仍有持续趋势。

近年来,为应对数字化出版的挑战,我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加入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龙源期刊等大中型网络期刊收录平台。网络期刊平台突破了传统期刊在时间、期限、篇幅方面的限制,为学术论文的传播、检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弊端,甚至威胁到学术期刊的生存。首先,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的出版工艺、出版介质、出版流程及传播方式,对习惯于传统运作模式的编辑提出挑战。尤为关键的是,作者和读者对于学术论文的传播均有着较高的期待和要求,但传统学术期刊编辑对于数字出版时代的传播规律、传播工具及传播技术都有些陌生,在满足读者和作者的期待方面有落差。其次,数字期刊平台将传统期刊肢解,作为身份特征的封面、栏目、风格等不复存在。

最重要的是,学术期刊的中介作用被弱化。读者无需向学术期刊支付费用,即可通过互联网对学术信息进行检索、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等。自媒体出现后,作者可以绕开学术期刊,在互联网上发布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研究成果,所有用户都可以对论文进行更改和二次传播。读者与作者之间,似乎无需学术期刊这一平台便能实现互动,传统学术期刊信息发布的权威地位逐渐消失,学术编辑作为把关人的角色被淡化。可以说,数字化时代将学术期刊及学术期刊的编辑带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且可以断言,前景更不容乐观。一旦学术评价体系变革,在数字化出版的浪潮中,传统学术期刊这艘老船恐怕将迅速沉没。那么,老船上的乘客编辑,是否得弃船逃生?

毫无疑问,时代迫切需要传统学术期刊编辑完

成新的职业定位。

2 互联网+思维与学术经出版纪人职业新定位

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新定位,需要互联网+思维。2015 年7 月4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表面上看,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实质上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从近些年的发展看,互联网+已经在众多行业取得不俗成绩,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出租车行业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经验,为学术期刊这一传统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启示。学术期刊编辑应该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融合学术期刊的原有优势以及互联网所拥有的新优势,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

在这场互联网+ 学术期刊的发展变革中,作为出版主体的作者、编辑、读者的角色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学术编辑自然应当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来进行职业新定位。如果说,互联网+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行业的抛弃,反而是以互联网的精神重审传统行业的本质,那么学术编辑的职业本质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编辑的具体工作、具体编辑手段和编辑方式可能有所区分,但编辑的内在价值与作用,即编辑的本质并不随媒介的改变而消亡。学术编辑大体包含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和期刊宣传、反馈信息收集等内容,具有学术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学术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学术创造中的优化功能三大功能。从学术编辑的工作内容与基本功能看,学术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是一种极富创造性并充满服务精神的职业。学术编辑虽然需要依附于一定的媒体形式,但并不受限于具体的媒体形式。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类似于出版经纪人。

在西方出版业,活跃着经纪人的身影,经纪人已经是包含作者、出版单位、读者及销售网点在内的出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纪人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出版经纪人介入作者、出版单位与发行者之间,担任作者的代理人,帮助作者寻找合适的出版社并代为谈判与签订合同,也为图书的出版、销售策划营销。出版经纪人犹如西方出版业的润滑剂,推动了西方出版事业的繁荣。

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职业新定位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出版经纪人的经验。一方面,互联网+所主张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及重塑结构等,呼唤学术期刊编辑以学术出版经纪人的角色参与其间。学术经纪人的中介性,有助于作者、出版单位与读者的需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有助于各种媒介平台的有效融合,从而转变出版方式。学术出版经纪人的服务性,有助于编辑、作者与读者之间传统关系的重塑。成为出版经纪人的学术期刊编辑,必然还关注产品即学术论文的营销,会在传播方式上不断探索以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学术出版经纪人的新定位契合学术编辑的本质功能。学术出版经纪人根据学术发展动态,策划选题,整合作者写作资源,催生作者的创作等,均属于学术生产中的设计和组织功能。学术出版经纪人对学术论文进行甄别把关后加以发表,发表后采取各种方法加以传播,这属于学术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学术出版经纪人帮助作者对文稿进行二次加工,凝炼和突出主题,弥补疏漏和不足,更加便利读者的阅读,这属于学术创造中的优化功能。可救_樎絖见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借助互联网+思维完成学术出版经纪人的职业新定位,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3 学术出版经纪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特征

学术出版经纪人的职业新定位,对学术期刊编辑来说,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要求。学术出版经纪人的职业定位,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树立服务意识,为他人作嫁衣裳,从而重塑作者、编辑、读者三者间的关系。学术期刊编辑要善于发现作者,选择作者,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也要成为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主动推送读者需要的信息,认真处理读者的反馈信息。除此之外,学术出版经纪人还应当拥有以下职业素质。

3.1 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与方法

2014 年8 月18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媒介融合的意见。的确,媒介融合是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颠覆传统媒体固有的运作方式,强调的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而是追求人与信息的融合,人与服务的连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数字化时代,要做好人与服务的连接,首先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理念,把握学术期刊出版形态由传统的纸质媒介形式向网络出版、集群出版、开放存取方向变革的趋势,熟练掌握数字出版的特点与方法,适应作者多样化刊发需求,搭建数字出版平台,开展数字优先出版,实现内容服务创新。学术编辑可利用数字化工具,对已刊发的学术论文进行知识关联、语义挖掘、数据分析,建立内容资源数据库,并实现科学管理、分析、评价与调整。主动正视和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比如为便利读者,增强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可以采取动态链接的数字编辑方式。学术论文有大量的知识点或文献的扩展说明,在传统纸质期刊中只能以注释的方式体现,在篇幅和数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论文的解释和补充的目的。在数字出版状态下,通过动态链接,可以便利地阅读某个知识点或者注释的延伸内容。学术编辑掌握动态链接的规律与方法,颇为重要。

学术期刊编辑也要掌握互联网的相关技术用以服务学术。学术期刊编辑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进行高效的交流,开展网络学术沙龙,吸引更多的作者、读者及业界同行的参与,让思想碰撞出火花;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充分考虑读者与市场的需求,以市场和受众为中心,在满足读者多方面、多层次阅读需要的同时,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2 强化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如果没有传统行业的深化与升华,互联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不应该被忽视。

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和业务素质两大方面。在思想方面,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向老一代编辑学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和为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在业务素质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同时博中求专,追求编辑学者化,努力成为所编辑专业方面的专家。

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能力涉及多个方面。但数字化时代对学术编辑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语言文字能力,除了传统的语言规范和加工能力之外,还应当强化写作能力,特别是摘要、关键词及英文摘要的写作能力,以便为论文的网络推广服务。又如策划能力,不仅要善于收集学术动态信息,还要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意识来指导选题策划。

3.3 重视传播环节,加强传播能力建设

以往的学术期刊编辑,对于学术论文的传播不太重视。互联网+ 学术期刊是传统期刊和数字技术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其对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以及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服务能力有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必须更加注重学术论文的传播环节。学术编辑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术论文的传播。

首先,在学术论文内容的出版与整合上,要进一步规范摘要和关键词的写作,以求引起关注和便利检索。学术期刊编辑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论文进行自动浓缩与提炼,自动生成摘要和关键词,方便论文发布在更多的媒体上,如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从而扩大论文的影响范围,提升论文的传播速度。可以在数字出版平台上,尝试同一主题不同刊期不同期刊之间的论文的呼应和链接。也可以加入目前学术期刊正在尝试运营的学科集群出版,以提升学术影响的规模效应和连锁效应。

其次,要更加注重营销推广宣传策略。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不仅是内容的提供者,更是信息的服务者。学术期刊编辑要注重学术营销,深入调查和研究读者接受和喜爱的传播方式,采取多形态的内容发布方式,根据不同学术论文的内容、领域为读者制定及执行不同的推广方案,并且落实具体分工,规定具体的时间节点和推进程度,可能的话,还要建立营销推广监控机制,对传播成果进行汇总,定期检查、调查等。

最后,在传播工具的应用上,应注重新媒体的使用。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互动性良好、易于携带等特征。借助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变得更加容易。新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中国城市阅读报告显示,从2012 年下半年开始,通过电脑阅读的人数开始下降,通过移动端阅读的人数,则直线上升。人们获取阅读最常用的途径是手机,占比38.7%,远远高于第二位纸质媒介的27.3%,以及第三位的电脑(17.2%)。人们选择手机阅读,主要理由是:阅读方便和阅读成本低。以手机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读者的新宠。学术期刊编辑要提高期刊影响力,需要通过各种传播路径传播学术成果,尤其应当重视新媒体的使用。

学术期刊编辑应当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大力开发和采用移动平台、移动出版、跨平台融合、社交媒体融合、云技术出版、移动应用App、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学术期刊的即时信息推送、作者信息沟通、读者信息反馈等服务,真正实现服务学术、管理学术及引领学术的功能。如在微信公众号的运作上,学术期刊编辑首先要明确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像经营期刊一样经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同时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以读者的视角和心态来设计微信栏目,规范排版格式,并致力于微信标题的打磨,以吸引读者在海量信息中的停留和注意。

4 结 语

美国著名出版家舒斯特在《给有志于编辑工作者的一封公开信》里说: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能充实人生的行业,同时编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式各样的具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修一门你愿意付费的终身学习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领薪水,而且还可以在智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 互联网+思维给学术编辑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学术编辑如果能顺利实现自我的职业新定位,必将取得职业的新发展,必将在智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论文   计算机论文   其他计算   学术期刊   编辑   职业   学术论文   经纪人   期刊   读者   学术   传统   作者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