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时代共生衍创背景下的“网红”现象分析

《咬文嚼字》评出了2015 年的十大流行语,网红位列其中。网红即网络红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红特指那些依托网络而备受关注、大红大紫的人;广义的网红不仅指人,也可指物,譬如2016 年2 月14 日在网上备受关注、迅速蹿红的两只大鹅等。本文的网红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且研究的范围仅限于国内。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数亿网民所呈现出的多样生活情态、多元价值取向、多层面心理需求、多视角解读方式,推生和演绎出网络视界里的五彩斑斓、光怪陆离和多姿繁样,也隐现出网民的各种审美、审丑、审怪、娱乐、狂欢、寻异、刺激、臆造、偷窥、围观、看客等心理心态,从而形成了网红赖以滋生和繁衍的媒介氛围、现实机遇和丰厚土壤。网红有其自身的流变简史,其背后的时代成因和衍进趋向也值得探究。

一、网红的时代流变简史

网红是伴随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沿革而渐次演进与成长的,它契合了网络更新、升级、换代、递进的时代步伐,顺乎包容的意识形态、宽松的网络生态、默许的权力组织、迅捷的传播方式而得以衍生,在每一次的网络时代交替更迭中都会悄然兴起,并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发展态势傲然屹立于网络大潮的风口浪尖。如果梳理一下,其流变简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以文字取胜

从1994 年肇始,中国社会开始迈入互联时代,此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用电脑的渐次普及,大批的网虫也随之产生,这就为网红的破土而出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拥众基础。这一阶段的网红将舞文弄墨作为才华展示之利器,将妙笔生花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环顾皆是佳句,俯拾即是文章,花漾年代、繁华盛景、文采飞扬、才思泉涌,皆以文字见长,都是出名的写手,凭借一番真功夫在众多才子佳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中翘楚,出类而拔萃。此阶段代表性的人物有:安妮宝贝、痞子蔡、宁财神、邢育森、路金波、桐华等。在那样一个图文尚未并茂的时期,文字的魅力、语言的风采、故事的新颖、逻辑的奇异、构思的独具匠心、章回的引人入胜,都是制胜的法宝,至于作者本人颜值高不高、身段美不美、声音嗲不嗲,网民并不关心。第一阶段的网红,简单、质朴、平民化,不浮华、不鼓噪、不虚张,契合那样的时代情调、叙述话语和文字需求,应和普通人的悦纳心理、自在寻常和闲暇娱乐,有其成长和延播的空间和范式。

2. 第二阶段:以图文吸睛

随着互联网进入更高速的读图时代,网红们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进入一个审美、审丑及审怪并存的时期。此阶段的网红以图制胜,晒美图、晒生活、晒穿着,并配以异趣戏谑式的文字点评,靠搞怪作秀、夸张造型、雷人雷语、时尚另类、视觉清新、韩范模仿、尺度惊人、拼爹炫富等来吸人眼球。更有一些网红为了搏出位,制造话题,怎么恶俗怎么来,完全不顾眼前的苟且,更勿论什么远方和诗,只要能赢得了江湖名声,哪怕剑走偏锋,出的是恶名臭名也在所不惜。这个时期是网络流行语开始盛行与扩散的时期,是恶搞无底线网络无节操很黄很暴力出位有理,炫富无罪的时期,网络上到处是铺天盖地的话语狂欢、调侃声浪、创意整蛊、亵渎经典、倾覆主流,并充斥着恶搞与自娱、偏好与病态、解构与颠覆、虚无与快感、嬉笑与谩骂、怪诞与涂鸦,以此为基垫,各色网民粉墨登场,各类网红就此衍创。此阶段代表性的人物有:各种微博大V、惊世一瞥的小胖、喜摆S造型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凤姐、犀利哥、木子美、奶茶妹妹、苏紫紫、糖葫芦西施、奥巴马女郎王紫菲、年糕哥、郭美美、干露露、闫凤娇等等。

3. 第三阶段:以视频演秀

随着新媒介及富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QQ 空间、视频直播网站等为一些乐于分享、有自我展示欲望的90 后、00 后的新生代网民找到了一个新的互动空间。在视频展演的平台上,每天都活跃着各种复古文艺小清新、自黑段子手,各类模特、女主播、游戏解说,以及各种风情万种、各种唇熠婉转、各种花枝招展。作为网红,也不仅仅是靠高鼻梁、锥子脸、迷人的大眼、猩红的嘴唇、白皙的皮肤,人物照一律45 度仰拍攫获注意力,只要被广泛点击和关注,哪怕相貌平平、无一技之长也行。这一阶段的网红呈现出多层次、多形态的分化格局,网红的成名方式也不一而足,有的靠才华,有的靠励志,有的靠网络推手,有的成名完全出于意外。代表性的人物有:呛口小辣椒、豆瓣红人张辛苑、西单女孩、TFBOYS 成员王俊凯、郭富城的网红女友方媛、王思聪的绯闻女友雪梨、台湾影星罗志祥的女友周扬青、papi 酱、罗胖罗振宇、董小飒、张大奕、王大锤、女神孔连顺、艾克里里、穆雅斓等。此阶段网红的数量呈扩张态势,围绕网红生发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互联网+ 智能终端制造出视频演秀、海量的粉丝、强大的话题性、资本认可的商业变现能力和日益延伸的产业链,由此衍生出的网红经济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二、网红的现实成因解析

这是一个共时性的社会,也是一个共生性的时代,时代总是为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带来契机,也剥去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网红是网络时代的婴儿,也是多元时代叠加累积效应、多种合力共同作用所催生出的网络衍生品。笔者认为,正是视像时代、粉丝时代、自媒体时代、狂欢时代、话语时代、商业时代的相嵌共生、交相呼应,共同打造出网红的千姿百态,使得网红熠熠生辉,成为网络视界里一朵朵惹人注目的奇葩。

1.网红是视像时代循序衍进的产物

视像是以影视为发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视觉传达和映像呈现,包含语像、图像、影像三个方面。网络视像时代经历和延续了从看字时代、读图时代到视频时代、富媒体时代的渐次衍进和视觉呈现过程,此过程也清晰展现出网红的三个发展阶段。网红的发迹、成功,与视像时代的趋延和走向基本契合,即从早期的以文质胜出,到中期的以图片惑人,再到现在的以影像视频风靡网络平台。今天,建构于视觉形象设计基础之上的移动互联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视觉追随的想象空间和映像奇观,从文字、图片、拟态到仿真、数码、影像,随着视像技术的愈加逼真和发达,对网民的视觉冲击也愈发强烈,其所带来的视觉诱惑和视觉震撼也愈益明显。视像文化带来的是虚拟视界里的溢彩流光、俊男靓女和视像沉迷,视像时代也模铸了网民的视觉情境、生活画境和现实语境,很多视像是对现实场景和在场画面的真实投映。因此,网民在视觉搜索、应用、体验等方面更加自由、平等、公开、透明。网络平台里的视像信息把关不如图书期刊及影视作品那样严格,也很少有传统意识管控方面的信息阻断和画面遮蔽,网民可以对视像呈现一览无余。身体美学与颜值赏析的观感和流连,衍致出对外貌出众的网红的关注和评点,这些网红恰恰正是某些淘宝店的店主或者是代言人。而对特定事件及特定个体的围观、评论,往往会因被关注个体的良好品质、道德素养或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及特质,使旁观的网民对其达成群体认同和价值认可,这样,在特殊场域下展露自己的个体就容易成为网红。这是一个网络民星被发现、被体认、被拥戴的时代,也是影像、语像和图像共生的时代,精彩纷呈的视像演播、录播、直播,将万千网红推送至网络舞台的中央,供人观赏,被人点评。

2.网红是粉丝时代狂热追捧的拥宠

粉丝即名人或明星的拥趸,如果将粉丝这一群体往前追溯,那么最早的戏迷、剧迷、歌迷、影迷、视迷、球迷、票友、追星族、后援团等即是代表。这一称谓被人广泛使用起始于2005 年的电视综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当时涌现出喧嚣一时的玉米凉粉笔迷盒饭芝麻栗子等粉团,后又衍生出粉群、粉圈、粉众等称呼。粉丝是公众人物、耀目明星的支持者、追随者、呵护者和力挺者,是他们的养护者及衣食父母,也是名人效应、明星效应的制造者、扩散者和延播者。由粉丝又延伸出粉丝文化和粉丝经济,因为粉丝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粉丝的所作所为和行动效果也是一种符码消费。在今天,粉丝经济不仅包含现实生活中的名人经济和明星经济,也包括网红民星经济,网红同样需要有庞大的粉团的支持,离开了这些红迷,那么网红什么也不是。网红要想红得长久,就必须赢得粉丝的真心赞美。他们不仅要向粉丝呈现美景、美食、美物、美男、美女、美文和美情,还要靠真实的生活、现实的场景、小清新、小文艺,以及暖语、爱心、亲切感、随和态、表情包、逗比嘴、调侃状、常态晒、新潮词、吐槽体等来让粉丝感受到网红的接地气模式和凡夫俗子的生活情态,从而对网红形成更为强烈的认同感和体认感。网红的粉丝团主要以90 后为主,这些新生代一出生就与互联网对接,崇尚个性、张扬活力、勇于展示是他们的特质,分享、点赞、互动、自拍、美拍、秒拍、评议、链接、展秀、转播是他们最擅长的。他们也认同当下互联网上流行的宅、逗比、呆、高冷等流行价值观,热衷于碎片化的休闲娱乐需求,沉溺于视频直播的自在观感,喜趣cosplay 的炫酷装扮,蛰伏于城市的一隅玩着电脑游戏,将自拍的画面在微信圈里传播分享,对社会道德楷模的崇高化、完美化认同度下降。他们所具有的这种网络心态、狂热与冲动、非理性与非主流,可以说为网红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拥众基础。

3.网红是自媒体时代推波助澜的结果

倏忽之间,互联网时代就更新换代为自媒体时代,网红也随之升级衍替。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时代是小我及小众的时代,也是人人手拿麦克风、人人都是摄像师、人人皆是写手和原创者的时代。自媒体时代引致人们真实生存空间被淡化,虚拟场域被放大,获取信息的速率越来越高,很多信息是以推介、推荐的方式进入网民的视野;同时,人们的真实身份角色被剥离,一个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并以趣缘、业缘、地缘、情缘为纽带聚合和形成不同的圈层结构,在圈层内部达至身份认同、心理接纳、趣味相谐和共识一致。由此衍致信息的精准化延播,即网民在窄化的信息输送中只选择悦己悦目的信息,而对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往往视而不见或无暇顾及。所以即使是在今天自媒体与富媒体相嵌共生的时代,微博、微信、QQ 空间、知乎、豆瓣、人人网、优酷与土豆、自媒体直播平台等众多社交空间的喧嚣与泛滥,也并不表征网民择取信息的高效性、有价值性、有获得性,相反却无形中弱化了信息获取的有用性,遮蔽了网民的视野和空间,将网民引致狭小氛围内的信息共享与信息认同,这样即为互联网创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也为网红的衍生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一个事件或人物先是在圈层内部传播,再以极快速度向外围更多的圈层蔓延、扩散,当一些门户网站也在显要位置推送这一事件或人物时,一个网红可能就此破壳而出了。自媒体时代使得一些网红可以通过各种自拍神器、直播平台展示自己,将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在现实中演绎发挥到极致,用满足受众话语需求、视觉欲求、吐槽渴求、利益需求的方式建构起相对稳固的群体认同感、群体温馨感和群体谐和感,为人气集聚创造条件,从而达到蓄意蹿红的目的。同时,自媒体的强大与无处不在,也使网民在对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的抓拍、抢拍及注意力聚集中,无限放大信息的话题性、延播力和围观度,能迅捷使一个街头网红成为众多网民倾目、点击、评议的焦点。

4.网红是狂欢时代青年旨趣的快消品

网络视域里充满着虚幻、想象、疯癫和狂欢。按照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现实生活划分为两种世界:第一世界是官方的、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统治阶级也有无限的权力,而平民大众则过着常规的、谨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对权威、权力、真理、教条、死亡充满屈从、崇敬与恐惧。而第二世界则是狂欢广场式生活,是在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起的完全颠倒的世界。那样的世界是普罗大众的世界,消除了阶层、身份、等级、地位、财富、门第、年龄的歧见、区别和界限,体现了一种平等、自由、宽松与随和。狂欢是一种宣泄和反抗,也是一种表达和诉求,是一种情绪的释放,也是一种愤懑的发泄。在青年群体中,有各式各样的狂欢,譬如广场狂欢、流行语狂欢、购物狂欢、身体狂欢、游戏狂欢、恶搞狂欢、涂鸦狂欢、偏执狂欢等等。他们用狂欢的形式调侃生活中的伪善与卑劣,戏谑公权力的肃穆与冷酷,嘲弄现实生活的严苛拘谨,鞭挞教条威权的冷漠与自私,谴责看客的麻木与刻薄,讥讽上层社会的荒淫与骄横。青年人在网络视界里有自己的狂欢意趣、狂欢爱好、狂欢立场、狂欢风格和狂欢习性,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但会我行我素;不会追随传统,但会跟风另类;不会中规中矩,但会立异标新;不会理性决断,但会冲动随性;不会屈从畏惧,但会血脉贲张;不会蹈常习故,但会插科打诨;不会循规秉旧,但会颠覆戏仿;他们会捧起一个神话,也会砸碎一个楷模。网红给青年网众带来了一场改变传统造星机制、颠覆固有精英秩序的符号狂欢。当生活以一种无可名状的胁迫和桎梏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和自由世界的时候,他们无从去释怀和调适,就会用一种近乎狂放的、失去理性的方式去表达不满。即使有些年轻人对网红颇有微词,但在受众群体的鼓噪和喧闹声中,他们没有吝啬自己手中的支持票和表情赞,毅然决然地参与到网红文化消费的狂欢派对中,用祛魅手法宣告神圣价值的崩溃,用消费模态印证青年物欲症的盛行,在社交幻化和理性迷失中寻求对快消品的盲从旨趣,在碎片化和泛娱乐化的精神荒原上支托起一个个平民化的网络偶像。

5.网红是话语时代平民心愿彰显的典范

多元社会现状的呈现,多元价值取向的确立,使得今天的话语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政治威权和政治话语在网络舆论平台上的影响力在消减,对话语权的控制力也在下降,文化权力、经济权力及其他社会权力对网络媒体的渗透和影响加深,普通民众的网络信息权力日益彰显,其参与意识、参与机会和参与能力显著增强。可以说,当今的网络社会,已经进入了七嘴八舌众说纷纭的时代,平凡个体的自我发声欲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变迁及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复杂,处于结构性的矛盾与动态性的调适之中的个体,不再是周遭环境的消极影像和被动接纳者,而是自身生活的情趣创造者和积极塑造者,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个体化带给个体的一个关键变化就是,为自己而活成为一种生存策略乃至道德理想。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体化个体不再被埋没在普遍性中,或作为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要和希望的机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化衍生的风格、市场化演进的浪潮、数字化呈现的新颖、民主化递嬗的模塑、自由化断面的遐想、个性化孕育的另类、娱乐化制造的狂欢等等,都在社会变迁和精神再造的新媒体平台上叠加和繁衍出永远也细述不完的公共话题和隐秘私语。青年人在网络行走中用拼贴、仿造、同构、涂鸦及各种独具风格化和特殊符码化的方式来进行话语传递、形式建构、意义颠覆和精神反抗,他们希冀有自己的声音或代言人,希望可以实践出另一类兴趣与欲望的策略,既不受其成长于其中的体系的制约,也不被它俘获。网红是以平民身份出场的,代表着一种平等、平权、个性、自主,很具有亲和力和庶民风格,因此容易在中下层青年群体内部形成一种体认感,他们希望网红能成为平民话语风格彰显的典范,为小民言说,为生民呐喊,为底层吁请,为普通民众在话语时代赢得一席之地,谋求一份言论上的尊重和认同。

6.网红是商业时代利益共谋的孪生品

成为网红就意味着成名,网红具有眼球效应,其中隐含着市场诱惑力、商业价值和极大的盈利空间,因此容易成为商业时代利益合谋的孪生品;如果一个网红是蓄意炒作和刻意打造出来的,那么这里就掺杂了赤裸裸的市场营销的策略和手段。市场经济下的物化需求触发了消费主义的膨胀,而城市化的加速演进、商业化水平的极大提高,使得各种消费符码和消费空间迅速扩张,以生产和消费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经济秩序正在形成。网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消费符码和消费图腾,网红满足了青年人网购时的心情、欲望、美感、品味、氛围和格调。从网红现象在国内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网络成名和市场价值、商业利润、注意力经济就纠合到了一起,一些网红名利双收,其背后的网络推手也获利颇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火爆一时的papi 酱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papi 酱从2015 年10 月开始在网上上传个人原创短视频,对日常生活进行种种辛辣、犀利、尖锐的点评、恶搞和吐槽。截至2016 年3 月20 日,她的节目在各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达2.9 亿次,其拿到的首轮投资目前估值约1.2 亿。papi 酱的成功之道也成为后来者效仿的榜样,众多的网红孵化公司网红培训班应运而生,网红推手、网红营销公司成为各色网红背后的强大团队,网红代言产品、网红经营的淘宝店也收益大增,随着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更多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在公众眼前。今天,有人已经提炼、概括和总结出成为网红的基本条件和素质:颜值一定要高;能熟练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能把社交网络分享变成条件反射式的习惯;有一个足以令自己上升的圈子;抗压能力强,情商高;擅长借势;有天赋也要努力,等等。而这些基本素养的最终指向是谋利和赚钱,网红要具有商业价值,接受商业收编,达成商业合谋,催生利润空间,由此才能实现网红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对多元时代下网红现象的评析及思考

如前所述,网红是多元时代的产物,也在时代大潮的澎湃喧嚣、浪花翻涌中不断进行着更迭换代。网红甫一出现,公众就对之褒贬不一。笔者认为,网红现象所引发的正向效应和负面影响并存。

1.网红现象的正向效应

(1)网红的涌现预示着平民偶像的崛起

传统造星机制程序繁杂、要求苛刻、代价高昂,其包装、打造出的偶像离寻常百姓的生活总是很遥远,这些政治偶像和道德楷模被脸谱化、标签化、虚饰化和神圣化,其高大上的信仰坚守、执念追求、纯美心灵、至真情怀和无私精神让普通人望尘莫及、自叹弗如,会使人觉得他们有点虚拟和缥缈,无法复制、难以效仿。而在大众视野里飘来飘去的明星大腕、时尚大咖,也只能成为很多出身中下层的青年人跟风、盲从、簇拥的对象,作为弱势群体的年轻人没有参与感,只有边缘感;没有尊严感,只有卑微感;没有体认感,只有崇拜感。而网红成名的门槛低,不需要他者来界定和赋予权力,倒是被大众认为很真实、很随和、很亲切,能为中下层青年群体通过网红文化消费获取到传统文化娱乐所不能提供的精神优越感和心理满足感,为他们无处安放的孤苦灵魂寻觅到一个视线定格、心灵寄托、聊以自乐的相对平等、宽松和包容的视界。网红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精英体制下耀目明星的一统天下,网红用自己的时代宣言表明:野百合也有春天,社会变迁下的偶像祛魅使得明星偶像与平民偶像同时并存的现状已成事实。

(2)网红的出现暗含着青年自主建构时代的来临

社会多元生活方式的确立、消费理念的时代演进、青年平权意识的增强、世俗情态的滋长蔓延,都使得青年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越来越注重个体的价值范式和精神认可,越来越在意人生的获得感、愉悦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阶层固化、前程滞化、人群分化的现象日益突出,精英阶层对社会中下层的漠视、冷眼、挤压和排斥,也让底层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他们会发出我的价值我做主你钟情你的阳春白雪,我偏爱我的下里巴人的呐喊,他们需要找到精神胜利法和热力的安放处,同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抗拒传统精英体制的僵化信条和严苛模式,用多元价值取向去对抗阶层固化而引致的上层社会的自私与麻木。当青年群体从传统社会的被动接受者向现代社会的自主建构者转变时,网红的出现无疑唤起了中下层青年群体的意识觉醒,为他们找到了一种价值向往、心理膜拜和精神快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给很多底层青年带来改变自身尴尬境遇的美妙憧憬。

(3)网红的出场是社会青年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社会青年化是指青年群体在被社会模构的同时,也以自身的观念转变、价值领先、意识超前、技术反哺推动社会的深层次嬗变和革新。在青年成长进程中,青年群体在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择业观、创业观、代际观、婚恋观、性别观、偶像观、娱乐观、休闲观等方面迥异于长辈,并在这些方面具有观念上的创见和优势。数字信息化时代本就是青年人的时代,青年群体是信息技术革命的领军者,是互联网创业中的领头雁,是新型生活场域里的弄潮儿。青年思想、观念和文化对社会的渗透、濡化和影响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会引发全社会关注青年的存在价值,重视青年的导向作用,反思社会藩篱对青年的桎梏和束缚,从而重新发现和审视青年。因网红现象就引申出网红经济、网红效应、网红文化、网红圈层和网红拥众,与之相关联的还有青年创业、青年话语、青年正能量、青春活力和青春气息,以此又衍致出青年群体对社会的观念改造、价值重塑和精神变革。一些网红的创业模式已成互联网创业平台上的效仿榜样和学习楷模;一些带给人激励和鼓舞、传递温情与感动的网红,不仅是一种价值引领和道德标杆,也是一种灵魂熏染和精神感召。由此观之,网红现象是社会青年化的一个局部缩影,并以其前瞻性、探索性、先引性、开拓性、示范性而闪耀着青年群体的智慧和光芒。

2.网红现象的负向效应

(1)导致网红词面含义的污名化

网红其实包含好几类人群,有些网红的善举美德、励志精神还是一种道德涵养和价值示范,但是有些网红确实被商业收编,这一类网红与商业联姻在普罗大众的认知心理上会留下阴影。《中国青年报》的调研结果就显示:56.1% 的受访者认为网红对青少年影响负面,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对网红的评价是搏上位骗子庸俗不堪没有节操拜金功利三观不正等。可见,大多数人对一些网红的认同度不高,时间越久,会加重网红词面含义的贬义色彩,会使人一见到网红这个词就产生惯习联想,将网红视作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产物,从而形成对网红的污名化倾向,认为网红就是大肆炒作和疯狂作秀的代名词。很显然若将这种污名化歧见覆盖至全体网红,也是太偏颇、太狭隘而有失公允的。

(2)造成网络生态场域负能量的累积

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红因为出名而沦为商业利益的代言人,而且名利双收,其出格状、喜暴露、无遮拦的呈现状态会助长网络炒作之风和浮躁之风的蔓延和盛行;各种浅俗化搞怪、庸俗化戏谑、无厘头造势的泛滥成灾,会引致自媒体时代的过度娱乐化;将网红视为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独特的文化商品,会把网民的视线集聚于极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我主义,从而会衍致声色犬马、滥情滥觞、物欲横流。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而与某些网红相关联的三俗、炫富、猎奇、无节操、宣扬暴力、投某些人宣泄戾气之所好,以及类似斗鱼直播平台两度被爆涉黄和熊猫TV 在2016年3 月初被网友爆出不雅视频截图等触犯道德底线和政策底线的例子,一方面暴露了网络监管的缺位和不作为,另一方面也说明网络生态有被加重异化而造成网络负能量累聚的可能。

(3)造成中下层青年群体的精神困顿

现实中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实与网络的渗透与离析,消解了青年群体对崇高理性渴求与追寻的根基,分构出青年价值理想的多元和功利。很多中下层青年从唯我主义的视角出发,将高尚的主流价值、至上的道德标准、僵化的圭臬和说教搁置和摒弃,致力于小我空间的营造与装点。一些网红与商业联姻,会使得很多底层青年出现认知分裂,对这些网红产生羡慕嫉妒恨:一方面他们会鄙视那些网红为达到赤裸裸的牟利取向而不择手段;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艳羡网红赚得盆满钵满,也幻想行走捷径,能一朝暴富、一夜成名。这种让他们自己也难以名状的网红情结,会造成他们在精神层面上更加的苦闷和彷徨,会产生强烈的生存焦虑感、生活割裂感、相对剥夺感和前程悲凉感,从而容易引致心态失衡、价值扭曲、道德虚无、行为失范、人格分裂和精神迷茫。

3. 对网红现象的思考

从前面对网红现象的评析中可以看出,网红的正向效应与负面影响同时存在,所以对网红现象既不宜盲目乐观,也无须过分悲观。我们要对网红的发展加以合理引导,积极放大其正向效应,减少和消除其负面影响,不断壮大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网红队伍,用良币驱逐劣币,使那些充满社会正能量的网红能红得更长久。

(1)对网红现象有正确的认知

网红能成为万绿丛中点点红,一些中下层民众认为这是平凡个体漂亮的翻身仗,网红的喧嚣意味着庶民的胜利这种看法过于乐观了。网红的正向作用虽然存在,但网红只是一种快消品,网红也会过气,也有兴衰更替的状态;网红成名之艰辛是很多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网红只能代表成功逆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最后只能湮没在浮华喧闹的尘世中。对于很多中下层的青年群体来说,他们的草根意识和阶层认同,无法解决他们的心灵寄托和境遇折磨,在无以复加的底层挣扎与竭力苦拼中,众多的平凡网民是在用自我麻痹的方式去支持和拣选自己的网红偶像,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疯狂。而只有当社会真正实现合理有序、自由顺畅的阶层流动,下层民众的话语权得到认可、民生渐次得到改善,并且每一个底层青年都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实现可能;只有当精英价值和精英文化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社会主流文化能维系其美德标准的统一性,并且网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检视内心、拥有独立见解而不是非理性的盲从和癫狂,那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庶民胜利的时日。

(2)依法依规对一些网红所宣扬的低俗内容及信息进行监管和清理

如果说早期的网民对网红的认可、钦佩和推崇是因其才华、才艺、才干和才情,是因其平民化的叙事风格、大众化的语言气质、接地气式的才能展示而被接纳和悦可,那么今天有些网红为了出名已经到了没有底线、不顾廉耻的地步。一些网红摒弃了正确的内容定位、形象定位和价值定位,以红牟利,因红骄横,恃红而粗俗不堪,倚红而飞扬跋扈。近期papi 酱视频因粗口低俗内容太多而被广电总局勒令整改,就说明有些网红一味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而丧失了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心,有些网站为了牟利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良知。对这一类以视频展秀、话语聊天为主体的网络节目及其内容信息依法依规进行管束是完全必要的,而提升一些网站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和道德水准也显得尤为迫切。

(3)让那些充满社会正能量的网红更加深入人心

网红之红,要红在暖心,红在质朴,红在善意诚勇,红在生活智慧,红在有价值感,红在有公益心。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一些给人以启迪带给人激励的网红熠熠闪光,他们不仅可以成为一种行为示范和道德榜样,也可以成为一种价值引领和精神导向。譬如2016 年4 月21 日在浙江杭州的闹市区,正在执勤的协警礼为奇发现十字路口突发地陷,毅然挺身拦车,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礼为奇也意外地成了网红。再如默默无闻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因其发明的基因编辑新技术刊发在2016年5 月2 日的顶级学术杂志《自然生物技术》而一下爆红。现实生活中这样生动感人的范例不胜枚举。网民的精神状态还没有沦落到良莠不分、道义无存、价值崩塌的地步,其是非判断力和道德甄别力会决定网红的去留。伴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日益净化、网络深度与广度及格调的重新回归、网民理性思考的成熟度越来越高,那些以良好境界感怀大众、以道义良知触动人的心灵、以价值底蕴和素养品行去暖化他人,以及有聪慧学识和人格魅力的平民网红,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也会更深入人心。

四、结 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多元时代里既有生命关怀、意义建构、伦理彰显、含蓄隽永和意蕴沉潜,也有娱乐至死、功利恶俗、人性扭曲、道德滑坡和精神沦丧。网红的出现无疑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现实嬗变,契合了青年群体破旧立新、特立独行的衍变风格,所以才能在移动互联的网络技术平台上活跃起舞动的身姿。网红的出现也是恰逢其时,其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从近期紧锣密鼓策划联动和即将创建的网红节,就可见一斑。我们希望未来的网红能多一些平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爱心,少一些铜臭;多一些裨益,少一些粗陋。因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和人性本真还在,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较为乐观地看待这一新奇而旧有的事物,并且期待着那充满正能量的网红能组构成亮丽的道德盆景,来熏染和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并渐次演变为覆盖全社会的喜人精神风尚和道德风景。到那时,人人都是时代的网红,人人都是传播真善美的文明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心理学   时代   视像   网民   群体   现象   精神   价值   青年   媒体   社会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