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学在1984年创立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也有待进行不深入解决的问题。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前提看,并没有把现实的人作为逻辑前提,往往只是局限于把现实社会作为自身的逻辑前提。从现实中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有两个逻辑前提,首先,是社会需要,它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进而有意识从事的实践活动,其次,是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存在、发展、演变、规律性都源于这两个需要,也从它们开始。鉴于此,本文将对现实的人为前提进行探究,以期助益于学科建设与理论实践。

一、从五个说不清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前提重要性

从现实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如果说不清现实的人,就说不清楚以下五个重要问题:

一是说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何在。它是两个方面的前提,只谈社会的,说不清下面个人的需要,也就说不清价值和必要性。

二是说不清思想教育的目标内容。究竟要把谁领到那里去?目标和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三是说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学科的内在结构是什么,怎么能把教育的结构明晰。

四是说不清学科的接受与教育规律。

五是说不清学科的原则指向和方法手段。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它的运行机制、内在的素质结构说不清,就说不清思想政治教育。现今我们的学科在基本原理上亟需进一步的挖掘和系统化呈现,特别是需要建立学科自身的独立的立体的完整方法论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展开形态是诸多矛盾前后相继、环环相扣、不断切换的辨证发展过程,如果说不清现实的人,就说不清这个方法系统。

二、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前提的客观依据

从学科研究的普遍意义上看,面对现实人是诸多学科的尴尬。原因在于,迄今为止两年年来关于人的知识仍然是传统学科中最贫乏的知识,我们可以上天、入地,可以研究说清最小的微粒,但却说不清人是什么,特别是现实的人,至今没有一个学科将现实人列为研究对象,中外都没有。学科分类已经将人的形象弄得支离破碎,用现有的学科去解读人就如同瞎子摸象。哲学是研究完整人,但它只研究人的本质,超出本质的哲学不研究。本质绝对不等于这个人,本质一样的人对一定环境的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伦理学只研究人的道德,法学只研究人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心理,没有一个学科研究现实的活活生生的完整的人。人又是群体性的动物,现在研究群体必须说透主体,因为它是主体的一个形式,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原理都从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开始(群体存在、客体存在)。我们有具体的群体概念,国家、民族、组织、国际组织等等,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对群体的抽象概念,不能只用群体的概念,必须概括出一个新的概念能够把具体的群体进行概括。所有的群体都没有例外,但具体可以表现为各个类型的群体,家庭、组织、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司、国家、国际组织等,它的动力结构也决定了他的起伏盛衰和命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为社会服务与完善人格相统一,不能再割裂的前提下把现实的人作为自身的逻辑前提之一。

其实,从任务的角度看,学科面临三大任务,一是如何有意识的进行现实人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完善现实人完整人格体系构建,三是引导现实人进行对与错的行为选择。当然,从心理学的方法上看,其方法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替换或代替,但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运用自身意识形态的理论方法外,理应学习心理学方法,其中包括介入的方法。心理学主要是不介入方法,保持中立,如果按照我的理论,它是需要介入的,要参与,不仅是对象是主体,指导者、咨询者是主体,而且要介入、参与他的生活,然后共同寻找压力下的对策,这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论。如果个人掌握了这个理论,他可以自觉的完善自己,结构决定可能性,选择决定现实性,结构决定趋势,选择决定命运。人的一生选择无数,但根本的选择没有几次,所以每个人都要完善自己的结构,仔细自己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政治、经济、学习、生活领域帮助他完善他的结构,帮助他做正确和错误的选择。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现实的人作为逻辑前提。

三、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前提需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前提,我们认为要充分利用整体的人及其本质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政治教育近三十年的学科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是令其他所有的学科都非常羡慕的。我们这个学科要使它更加科学化、更让人信服,更加为人的整体需要服务,要想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也是这个学科重要的组织部分。

(一) 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前提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建立真正独立的学科地位的需要

任何人类社会科学从来都以价值为主导,不管如何,它都按价值目的存在,甚至有些为专门的价值目的而设立,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这样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的有什么样的可能?首先是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否有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价值特征,而绝非是完全服从于政治的工具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也符合这般内在的价值存在的原因,换言之,其是以人存在发展的内在方式为要义,对现实的人进行整体发展的规律把握的科学。

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我们从80年代到现在的教材都是认为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学科基础,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对的。任何一个学科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其学科观就会走弯路、错路,进入迷途。尤其是我们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理论基础的同时,我们要防止学科基础的一般化、抽象化、理想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以现实的人作为理论基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学科应当以整体的人及其本质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体的人及其本质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这些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范畴的。

(二) 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前提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能够走出既有研究模式困境的选择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整体的人及其本质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包括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相关科学,巴黎提纲中已提到自然科学,再往后就将包括人类科学,如包含自然科学一般,人类科学也应是一门科学。如此一来,人的社会科学与人的精神科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人学都属于人的社会科学和人的精神科学,可以作为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存在。因此,学科如果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其理论基础,这样不仅在指向是明确的,同时又在科学分类上脉络比较清楚,也不至于发生科学分类错向,利于独立的自身学科的地位形成。有助于我们走出现有研究模式困境的选择,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更多是从社会需要,以社会作为立论的原点来研究问题的,虽然从社会需要来角度研究学科的对象是必然的,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把学科看成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与体现,这样为学科寻找到繁衍的基础。应该说从社会需要的视觉来研究有它的合理的一面,使它的实体地位得到了确认,相对独立性也得到相关认同,从而使学科既要摆脱以往的仅仅强调国家意志的内容模式或者以社会要求淹没国家意志的内容模式,而是依附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对学科的无忧论和万能论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科对研究将更加关注作为一种具体教育活动的发展,也就是关注教育者对于的对象、内容、方法、规律、管理等等,并基于这些关注的对象而揭示学科客观规律,这对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在自觉的层面上是有利的,但没有拉入关注的视点。因此,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前提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能够走出既有研究模式困境的选择。

(三)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前提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对当今时代要求的回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富士康事件。这样一个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克服人们在生存环境多样化、复杂化、矛盾化日益明确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时代哲学的高度,从认识论向深层论转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其深层意蕴是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与发展论的整体统一。学科如何对 以人为本进行佐证,通过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加以说明,就能更好的解决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够弘扬培植人的主体性,使对象和主体真正成为自由的活动的主体,成为学科当下追求的目标。现在的学科关注着为谁教育、教育什么,而忽略了教育是为了谁的问题?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全面的发展而存在的,这样一来就影响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学科的说服力,也在客观上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有一位学者曾经在他的90年代末的文章中提出了,人学哲学主要解决目的价值问题。而过去我们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原理马克思主义关注和研究人的生活实践这样一种基本的主题和根本价值的趋向,不大关注现实的人和人的世界,因此把现实的人作为学科逻辑前提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对当今时代要求的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学   思想政治   逻辑   前提   现实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   理论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