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

摘 要:“互联网+”是当下最热搜的词汇之一,也是人们广为热议的概念之一,它正引起诸多行业的经营模式的变革。“互联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体现在增强社员参与意识,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抓住机遇,搭载“互联网+”这趟信息化“高铁”,加快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物流网;信息技术

1 概述

“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近几年“互联网+”席卷了从金融、通讯、医疗、教育到交通、商贸等众多行业,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无疑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强农民市场谈判能力,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都提到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28.9万家,合作社发展迅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其历史比较悠久,农民合作社成员主要是处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主要业务是处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农业领域。

当处于弱质农业领域,地处传统农村,由弱势农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遇到代表先进技术和思维的领头羊“互联网+”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2 “互联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分析

2.1 “互联网+”可以增强合作社社员的参与意识,促进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社员民主管理,社员享有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的权利,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中小社员并没有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当中,合作社被少数核心社员控制。中小社员放弃民主管理权利的部分原因是受自身知识、信息以及参与途径有限等影响,限制其参与管理。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掌握的农业生产经营知识较少,加上农村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很多中小社员要想在合作社经营中作出正确的决策,需要付出较大的信息搜寻成本,基于成本效益考虑,很多中小社员选择放弃参与管理的权利。“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社员随时随地掌握行业相关信息以及合作社动态,为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2.2 “互联网+”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信息在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否快速的以较低成本获取相关信息决定着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处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信息获取渠道非常有限,导致很多合作社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从而做出错误决策。“互联网+”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随时随地互通互联,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农业管理、农业技术知识、农业政策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降低了合作社的信息搜寻成本,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农产品滞销、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的产品质量不达标、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在“互联网+”下,合作社可以快速的且以较低成本获取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相关信息,指导其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合作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程度。

2.3 “互联网+”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增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互联网+”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感知、传输、处理、控制等有机融合,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合作社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合作社成员可以及时了解农作物的土壤、肥力、是否缺水、病虫害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相应的经营策略,减少了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损失、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合作社分析社务管理、财务管理、交易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优势,对症下药,促进合作社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2.4 “互联网+”创新了商业运营模式,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传统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受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加上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同时我国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而波动频繁,合作社面临着生产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传统的合作社运营模式很难应对这些风险。“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信息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合作社从获取市场需求信息、选购农资、筹措资金、农业信息服务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有了更多的工具、条件和可能性来进行创新。例如合作社可以用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对接众筹、电商、商超、线下展销等多种经营模式,既可以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以打开销路,通过经营模式的变革提升合作社市场竞争力。

3 “互联网+”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合作社社员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合作社社员素质。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和信息技术相对闭塞,很多农民对互联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并不了解,更有甚者还不会上网,势必会影响“互联网+”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应用。合作社应加强对社员的教育培训,使全体社员意识到“互联网+”在改变合作社经营管理现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掌握互联网运用知识和技术,提升合作社社员素质,扫清“互联网+”在合作社推广中的社员思想和技术障碍。

3.2 因社制宜,积极创新运营模式。当下,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的结合形式丰富多样,有农村电子商务,又有集合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的“智慧农业”。合作社不能盲目地跟风上设备,上系统,而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3.3 密切关注政策导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和各地出台了鼓励“互联网+”的诸多激励措施。合作社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当地的相关政策,利用好这些政策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东.互联网+农业:合作社发展迎来新机遇[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7).

[2]本刊编辑部.合作社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契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4).

[3]钱卿.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若干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2(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论文   计算机论文   网络生活   合作社   农民   民主管理   专业   社员   信息技术   成本   农村   农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