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工作

就业乃是民之大计,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作为独立学院来说,就业更是对学校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生的培养改善了我国基础教育薄弱及落后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问题越来越明显。通过对独立学院师范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的分析,为高校提升师范生就业工作质量提供借鉴和指导。

1 独立学院师范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1 独立学院师范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独立学院师范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忽视了社会对师范专业需求的变化,使师范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师资力量的强弱,也是对师范生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是高校扩招后的产物,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也较为年轻化,缺乏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学人才,课程、专业的设置受母体的影响较重,师范生的培养方式也较为传统,师范生缺乏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专业竞争力较弱。

1.2 师范生受传统就业思想影响严重

绝大多数师范专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受父母的指导较为普遍,填报师范专业都为毕业之后能从事教师行业,找到一份稳定、有编制的教师工作。受此思想的影响,师范生的就业渠道变得更为狭窄,严重影响了师范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1.3 师范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竞争力较弱

师范生在就业前自我的职业认知不足,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理想,没有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了盲目的就业观。这种就业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成功的概率。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招聘师范生的时候,除了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外,对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正是目前独立学院师范生所欠缺的,因此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1.4 师范毕业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发达地区对师范生的需求日趋饱和,但贫困、偏远地区对师范生的需求却极度短缺。目前大部分师范生都倾向于选择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不仅导致某一区域对师范生需求平衡被打破,还增加就业难度。由于大多师范专业毕业生更加青睐经济发达城市,不愿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同时,又由于私立学校发展预期不明朗、职业前景不明确、工作压力偏大等原因。于是,就出现了目前这种发达城市学校应聘者络绎不绝、偏远地区及私立学校几乎无人问津的尴尬场面。

2 解决独立学院师范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1 开展分段式的就业指导,帮助师范生拓展就业知识,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技能

对学生开展分段式的就业指导,即在不同学习阶段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在大一年级,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帮助师范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二年级进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如何创新、创业,鼓励师范生自主创新创业。在大三年级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地指导师范生撰写求职简历。毕业年级时,在掌握了必要的就业常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师范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分段式的就业指导,使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增强师范生的就业信心,提升就业能力。

2.2 对师范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师范毕业生的思想状况也越来越复杂。有的同学茫然无措,无从选择;有的同学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的同学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在大部分的师范毕业生中,存在着消极、被动的就业观念,就业自信心不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自信心。一方面,通过就业主题班会和毕业生座谈,分析毕业生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目前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上岗,再发展的积极就业观;另一方面,经常深入毕业生公寓,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帮助师范毕业生对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节,以便适应日趋复杂的就业形势和环境。

2.3 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

多渠道地增加师范生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分析,对他们进行就业分流。向学生讲解了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考试、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师范毕业生参加国家和地方的一些基层就业项目,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向学生讲解党和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2.4 建立班级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有效收集和传递就业信息

利用飞信、QQ、微信、微博等现代自媒体传播载体,建立班级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将获得的就业信息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学生,为了能够将掌握的就业信息快捷高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同学。由于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广大师范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线索,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

2.5 用爱心和责任心帮扶特殊学生就业

毕业生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优秀学生为代表的就业积极群体、以经济困难、心理问题、成绩不佳学生为代表的就业困难群体、以及考研群体、考公务员群体。对就业困难群体尤其需要帮助,作为辅导员,我对这一类学生格外关注,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摆脱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生活、心理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整个就业过程中,我坚持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到了后期,我的工作重点是针对不愿意就业的学生,我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跟他们电话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并且与他们的家长联系,共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2.6 积极做好就业指导教育研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理论水平

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发展新的思路,提高就业指导理论研究水平,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保障。针对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下,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师范教育   师范   段式   师范生   学生   工作   专业   新时期   就业指导   群体   毕业生   困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