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五维支撑”的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传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问题”导向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如何开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培养健康、阳光,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专业人才,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研究通过总结和梳理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五维支撑”的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三位一体 五维支撑 高职大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7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ith "Trinity, Five Dimensions Support"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LIU Xuan, QU Xiaoli

(School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 Commerce,

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problem"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 to open up a new mode and new way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cultivating a healthy, sunny, with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new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By summing up and sorting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inity, five dimensions support"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trinity; five dimensional suppor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1 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 师资数量短缺、专业基础薄弱

教师是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团队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效果的好坏。以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最凸显的问题是师生比例偏低,心理学师资配备人数短缺,专职人员不足。而即使是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人T,也大多是学生工作部门兼任或者辅导员队伍中抽取,甚至是一些非心理专业学科的教师半路改行,这样的师资队伍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心理咨询测评技术相对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

1.2 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脱节

很多学校将心理素质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不单单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还包含个性品质的教育和专业素质的教育。目前很多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往往是通过开设几次心理学讲座或者开设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展开,其受益学生范围较小,教育内容片面,不能有效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因此导致心理素质教育不够系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十分有限,学生更是无法从社会实践中较好地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从实践中提升心理素质。另外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很好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使得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发生脱节。

1.3 心理素质教育实施主体单一

心理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多年,很多地方高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心理素质教育实施主体过于单一,从而导致心理素质教育形式简单、手段单一及活动乏味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集聚社会的力量,需要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毕竟学校的资源和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高校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心理专业问题的解决上与社会的专业机构存在一定的差距。

1.4 学生参与度低,学生信息反馈不及时

虽然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学校,但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受益者是学生,如果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未能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不能及时获得大学生的真实心理和生活信息,显然是无法达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当前一些高校依然采用“三级网络”(学校-学院-班级)来获得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但是这种模式往往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并且当一个班级的人数较多时,班级心理信息员将无法及时、全面地获得每位学生的信息。 1.5 教学条件限制,无法展开多样化教育手段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传统形式是课堂教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内容,这种课堂教育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也让他们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差。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因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资源不足而阻碍了教师展开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专业化的心理学设施和平台作为有效支撑。

2 构建“三位一体,五维支撑”的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在校外合作单位的协作和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构建了“三位一体,五维支撑”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三位一体”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以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以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并且以“两个中心平台”为依托、“三融教育”模式为核心、以“四方联动机制”为保障,以“五级网络体系”为抓手,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提供了“五维支撑”。具体内容包括:

2.1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方法为指导,树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是当前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而积极心理学所涉及的自信、乐观、希望、韧性、情商等人性的积极品质对于三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2 以两个“中心平台”为依托,丰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手段

心理软硬件设施的不足是限制教师实施多样化教育手段的重要掣肘。针对教学条件受限的问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建设,近7年来,共投入183万多元建设心理素质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成了200m2有8个多功能活动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120 m2的人才测评中心实验室,购置了“心海系统”等心理学测评软件与相关设备,并且每年更新升级。依托中心,实现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建档立卡,形成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近3年来成功干预心理危机学生33人。

2.3 以“三融教育”模式为核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性和实践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也包含个性品质的塑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课程实施方案》等5项规章制度,全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年开展“‘3 20’、‘5 25’、‘12 5’”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月”等活动,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定期开展心理剧等活动,建成了以心理挑战为重点的户外素质拓展基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创业就业教育,融进专业教育,达到与其他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的有机融合,拓展了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使心理素质教育得以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开展,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性和实践性。

2.4 以“四方联动”机制为保障,形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合力

教育主体单一,教育资源有限,是导致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活动乏味以及教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苏州市高新区计生委、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苏州心理卫生协会、苏州市广济医院及苏州国际教育园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构建了“政行企校”的四方联动机制。广济医院在校内开设了“广济大讲堂”,专家定期到校开展咨询或报告。苏州心理卫生协会等专业团体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个体咨询和F体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和干预。形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多元主体,丰富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营造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政行企校互动的生动局面,大幅提升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2.5 以“五级网络”体系为抓手,为学生提供专业、及时的指导和服务

传统的“三级网络”体系(学校-学院-班级)在收集大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往往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当班级的人数较多,或者非本宿舍的同学彼此交流较少时,便会出现班级心理信息员反馈不及时、不全面和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学校通过构建“五级网络”体系(专业机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同时,五级网络体系拓展了网络的范围,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可以及时和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信息,也更有利于学校在某些重大及专业问题解决上,可以借助于专业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2015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重点项目“三位一体的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项目编号:C-a/2015/007),主持人:刘轩 瞿晓理

参考文献

[1] 王珲.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5:63-65.

[2] 林淑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86-90.

[3] 吴涛,王继元,徐利新.协同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53-55.

[4] 潘柳燕,刘惠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7(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大学生心理   苏州   心理学   体系   心理   大学生   学校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