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因此德育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小学校开始开设德育课程。就这一现状来说,孩子受到家长的溺爱程度越来越大,四二一家庭模式的产生,使得家长的精力全部放到孩子身上,过分的溺爱并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不爱学习,沉溺于娱乐之中。面对这样的现状,小学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效性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心、爱劳动、懂礼貌、尊老爱幼、热爱社会主义等品质,因此,德育的目标要准确,目标的设立关系到教育的结果。德育要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由浅入深地对他们进行德育。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教育。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按时到校,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热爱学习。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就应该给他们安排任务,按时打扫学校操场、走廊,爱护学校公物。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仅在学校,在家庭和社会中也要遵守道德规范,将学校对他们的规范要求当作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学校实施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德育也应渗透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概论,可以从侧面来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理念,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三、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语文教学是与德育联系最为密切的,在学生学习的古诗词、散文等中,都渗透了德育,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通过对诗句的分析体会,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联想自身情况,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亲情。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把控好对于教材的理解,做课前准备时就要钻研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通过延伸、迁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科目的情况下,也受到德育方面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想表达的是什么含义以及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通过作者对于闰土形象以及与他玩耍时的描绘,表达了鲁迅先生与闰土深厚的友谊。教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做延伸,让学生用文字描绘身边的好朋友,在锻炼他们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情,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类似这样的德育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分寸,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受到德育。

2.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对音乐的赏析、唱歌教学以及各项声音训练。教师要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将德育贯穿于课程之中。小学生学习的音乐中,多为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的题材,优美的旋律和广泛的传唱性深受学生喜爱。《义勇军进行曲》是小学生必学的曲目之一,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时,通过磅礴的气概,感受到我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向前的精神。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这首歌,还要给学生讲述这段历史,通过艺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体会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音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情趣和高尚的品质。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民歌是值得进行赏析的。民歌是经过劳动人员传唱而演变形成的,通过民族音乐的赏析,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来进行德育学习,也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德育内容,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3.品德课教学中的德育

品德课是与德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就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在品德课上,教师可以模拟场景,让学生体验社会中不同的角色,体会到他们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他们。可以让学生体验我是小小收银员我是公交司机等角色,模拟场景,为学生设置困难,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不易。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教师以及学校经过不懈努力来完成。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階段,因此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讲礼貌、懂礼仪,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道德之花在小学校园中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学   德育   品德   小学生   重要性   小学教育   课程   教师   孩子   小学   学校   学生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