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学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

高职教师教育专业中重要课程是教育学,在以往的教育学中把理论讲授作为重点,而教育学在实际性与操作性的重要地位往往被忽略,影响到整个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全面讲授,还要求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课程中,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怎样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训练这两者,怎样对教育理论与操作技能从教学质量与失效上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成为了目前探讨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由此,本文从高职教育学具体概述入手,具体分析研究高职教育学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 、 案例教学的概述

(一)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具体是指老师指导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条件上,分析与研究典型案例,让学生处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索、思考与分析研究,进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借用和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教育学案例中。引入案例教學方法在教育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处理,引导学生能够学会独自思考与分析,独立解决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期间,可以让学生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分析与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借助这些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达到良好的目的[1] 。

(二) 特点。

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学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客观的具体案例是案例教学要围绕此展开的,而且案例是要对事实的记录,不能虚构或者编撰,对推演的案列与评价是不能存在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尤其是需要引入案例针对特定的教学,并且要对其细致地进行分析和筛选,精心编排。第三是都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目的于案例教学,也就是运用模拟实现情境使学生的参与性得以提高,达到学生的课程运用能力增强。第四,为了确保设计的案例具有真实性,经过具体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消除老师只会传授知识给学生这样的传统教学弊端。具体从功能这个角度考虑,案例教学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具体是运用逼真的教育情境来使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参与积极性得以增强,并使得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2] 。另一方面就是案例中融入知识,这样就能从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知识,对教育教学的相关背景得以理解,提高学生认识教育学学科,例如怎样思考、怎样去做,怎样运用教育理论来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教育实践中。

二 、 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过程

(一) 对学科知识的重视体现。教学案例在教育学中的开发,第一要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一是对案例分析的描述要增强,二是要对学习功能的开发得以体现。比如在介绍某一教育事件时,要把握描述案例的全过程重点,对教育案件的缺点与优点方面陈述理由,引导学生借助教育理论来论证。要考虑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对案例进行设定时,对教育理论的验证要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还有选择分析型案例时,要对问题的构建上,原因的探讨,主次的分析,同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案例中。

(二) 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编写课程案例,这也是最开始的工作。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编写案例,要先从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案例的设定要按照教学纲要和培养规划进行,对案例的主题与数量要进行确定,例如:应该把某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应该分工哪些任务,老师又应该对哪些工作进行承担,学生要如何凸显哪些技能等。在对案例进行编写时,以下三点编写要求要达到满足:第一,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工作要做好,准备教学案例要从哪一章开始,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学目标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第二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教育概念与理论要具体明确,还有应用到哪些方法在教学实施中。第三要贴近学生专业实际来进行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教学素材要体现出职业特点专业性。

(三) 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1) 在设计案例的准备期间,具体要考虑两个方面:在进行实施前期,要对相关教材与教学知识点进行了解,特别是老师要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相关案例与其可行性,还有小组学习分组和案例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假设与预置等。第二是关于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与阅读相关案例材料,对案例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第二是关于学生对工作的准备方面。学生要经过课前预习和阅读相关案例材料,进而对案例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谁是参与者要确定好,还有不同角色及要怎样和他人建立关系,对参与者具体要做什么、怎样的价值观应该坚持等等进行了解。此外,在分析案例教学细节上,还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担当角度方面,对各自的态度与视角进行明确,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够从自身立场角度出发,对案例教学的客观性从自身体验中进行强化。

(2) 对案例进行分析。开始案例教学后的首要就是分析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高职教育学使学生能够对案例阅读进行了解,对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情境要学会迅速地分析,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设身处地的分析,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案例中的中心内容要掌握好,提出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看法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分析教育学案例期间,在对基础知识学生进行掌握基础上,对教育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形成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特色,这对提高教学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 分组进行讨论。通常情况下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在案例课堂教学中是比较普遍,具体分组与调整要按照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达到优劣互补和分工合作。学生要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进行小组讨论前,再对案例的理解进行发表。小组在已有的学习资料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进行一起分享和交流信息[3] 。

(4) 报告的评价及撰写。在案例教学法实施期间及后期评价上,要全面评价学生分析及成绩对比,一方面要总结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等级划分要以准确程度及严密性。另一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说服力,对学生的决策可行性多关注。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多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于独特的见解或精辟的主张,要给予非常肯定。案例教学及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撰写分析报告,要对课堂讨论及课后书面总结上分别加以汇总,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充分而全面地表达出其不足和优势,以改进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解,并利用科学的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案例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培养敏锐判断力和的观察力,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从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渐提高。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期间转变被动的听课习惯,以积极的参与性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回应,主动思考的习惯要养成,使得学生能够梳理思维,训练思维在假设、实践、检验期间。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决策难题,尤其是从案例中的问题意识启发上,在问题情境中融入一个个隐性课程,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而选择与判断,并对自己的决策进行检验,增强思考能力。第三是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多视角地思。经常运用到分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探讨,使得学生观点相互碰撞,让学生对问题学会如何看待,其他人的优势如何借鉴等等。第四是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强化。案例教学法把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借助鲜活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并用自身思维解决问题。第五是学生对教学不确定性的把控能力的增强。

结语

高职院校中教师想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法一種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进一步对当代的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促进作用。案例教学科研使生动性与有趣性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并且也可以让学生融进教学内容当中去,从而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这样学生更能真正融入到学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学   案例   教学法   教学方法   情境   评价   能力   理论   课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