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口算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口算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活动进行计算的方法,它是笔算的基础。通过口算训练,能培养学生迅速计算的能力,强化记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一、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是培养口算能力的基础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刚入学认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教室里有几块黑板?花园里有几棵大树?学校门口有多少奖牌等等;还可以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鼓励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地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口算兴趣的同时,还使学生养成了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二、传授口算的方法是培养口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单单依靠训练就能完成的。首先要传授学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的方法,领会一些计算的规律。在传授方法时,教师应该逐字逐句地讲解,分析透彻,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和一些运算基本法则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加强记忆效果和提高运算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建立题库,每天从题库中抽出一部分试题让学生口算,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开展“赶比超”竞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大脑的思维活跃度,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大胆尝试多种运算方法。要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如,运用“凑十法”口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运算数据来“凑整”,包括加数“凑整”、减法“凑整”等;运用“分解法”口算,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等。

三、引发思考、发现规律是培养口算能力的捷径

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如,口算4 2、40 2、400 2,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能否根据第一个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口算能力的条件

在口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认真审题。有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难免马虎大意,没看清题目就着手计算。2.算后检查。即使是再熟练的方法也难免会出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算后检查的好习惯。这样,既锻炼了运算思维,又提高了运算的准确率。课堂之外,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搜集一些素材,常使用口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帮爸爸妈妈计算生活收支、帮妈妈计算需要支付菜钱的总价等。

五、加强训练是培养口算能力的的重要措施

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各种思维灵活练。在平常的训练中应重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训练学生的顺向性思维或逆向性思维。例如,练习( )+3=10,10-( )=4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各种思维在有针对性的练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检查对比反复练。学生往往喜欢对熟悉和掌握的题型进行反复练习,而不愿意对容易出错的训练题型进行改正和再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更要注意“质”的方面,强调口算训练的正确率,及时做好检查批改、纠正训练的工作,不要让学生习惯成自然,留下“后遗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学科教育   口算   能力   算式   减法   小学生   分散   思维   策略   数学   教师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