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常常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知识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开展。然而,由于小学心理教师配备不齐全、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整、心理咨询室建设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深入有效地顺利开展,仅仅依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借助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远远不够。因此,在不同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必要。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小学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关于小学学科中如何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挖掘资源是前提

放眼小学中所设置的课程,我们发现,课程中可发掘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准确把握和利用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的前提,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操作。

1. 利用学科中显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小学课程中,语文、品德与社会(生活)这一类社会科学类学科中,显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尤其丰富,单纯从课程题材中就能挖掘出许多。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一课中,提到了比尔看到妈妈的账单时愧疚的心情,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对中年级学生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比尔当时的心情,并说说比尔当时心里所想,从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 利用学科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有些学科虽然在教学内容中并没有明确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数学学科的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还可以通过演算、验算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科学认真的学习态度。又如,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和感受音乐时,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生理,改善学生情绪状态,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倾听这一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准确把握学科中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教师在学科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外渗透是关键

在挖掘出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后,若想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做好对学科内部渗透和外部渗透的工作。

(一)内部渗透

1. 教学目标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级,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借鉴三级目标,将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学科中心理健康资源相结合,从而将学科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机整合。这里以笔者实践过的一堂心理健康渗透品德课程的实验课走出烦恼为例。该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中《拥有好心情》的第二课时。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心理目标整合后的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即知道客观原因造成的烦恼要坦然接受,自寻烦恼则要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解决烦恼。过程与方法目标,即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探讨走出烦恼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做一个快乐的人。三级目标的设定有助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渗透到学科教学目标中。

2. 教学方法的渗透。

教学方法的渗透也是内部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等。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除了使用常规的方法以外,还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移情法、游戏法等。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争吵》一课为例,书中描述了很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作者和好友克莱谛的心理变化和情绪起伏,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角色扮演和分享感受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的方式方法。

(二)外部渗透

1. 教学评价的渗透。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评价时,可多关注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关注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观察到有些学生上完课后主动收拾运动器材。抓住这一点,教师进行积极评价:老师观察到某某同学运动结束后,主动帮助大家把运动器材收拾好,这种行为真不错,谢谢你为班级同学服务!谢谢你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好榜样!通过教师积极、具体的评价,不仅帮助被表扬学生收获了成就感,还能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学习助人品质。

2. 课堂管理的渗透。

除了在教学评价中进行外部渗透,在课堂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外部渗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可以选择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安全感,让学生上课敢说话、说真话,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参与活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倾听学生,适当运用心理咨询中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技巧,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愉悦的学习情绪,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三、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误区要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误区。

1. 渗透需自然。忌为了渗透而渗透。

2. 渗透需有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不仅不能喧宾夺主,还要循序渐进地开展。

综上所述,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本学科的心理内涵,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心理辅导融入到日常教育的点滴之中,真正达到润心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学科教育   学科   小学   显性   科教   心理健康   目标   教师   心理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