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

论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研究

论文摘要: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认识落后、师资缺乏、管理滞后、技术力量跟不上等问题。基于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共享特性和信息资源整合的角度展开研究,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高校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工作途径。

欠发达地区大多数位于中西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区位偏远、交通不便、观念陈旧,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综合性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条件非常有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师资队伍数量较少且不稳定。通过借助互联网共享和现代信息资源整合理论,对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于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障碍、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区域间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I临的问题与困难

欠发达地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认识落后、资金缺乏,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数量少,水平低,网络管理滞后,技术力量跟不上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l、网络环境使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受到冲击

欠发达地区信息滞后,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开放,喜好和擅长互联网交流沟通的高校学生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实或虚假、以及现时与往时的信息。而欠发达地区高校师资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为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行政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教育,加上英语水平不高,要想在网上获取更多信息就比较困难。为此,常常出现:政工人员所说的信息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提及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是政工人员闻所未闻的。这不能不说是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尴尬。

2、网络环境使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到冲击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所容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如正面新闻,最新科技成果等,也有不少低俗、迷信、甚至黄色、反动的内容,毫无疑问,这些垃圾信息形成的负面影响极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西方国家在网络技术上拥有优势,造成了网络信息交流的不平等性,使得西方国家的声音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少。他们还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隐匿性,全天候地推销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消解现实生活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努力。

3、网络环境使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受到冲击

伴随网络化发展,传统高校教育方式将面临着新的情况。其一,受到校内外网络的影响,师生接触的时间不仅减少而且失去相对规律性,使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师生交往、个别谈心等并非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所选时间、场合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其二,网络化、信息化越发展,学生接受思想观念的影响越复杂,群体中所形成的思想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内容,一次只能对特定的对象发挥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它持续发挥效果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容易产生“剧场效应”,听众在现场受到周围气氛的感染,当场教育的效果较好,但听众一旦脱离该特定的环境气氛,教育的感染作用便迅速下降。如果要保持教育效果,必然进行多次重复教育,使工作成本大大提高。其三,网络化、信息化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学生欣赏和认知的层次和品位。传统的、相对呆板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会大大降低教育效果,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4、网络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更加复杂化

以往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通过言行比较容易被察觉,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但是,当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感情时,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代号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整合的有关理论

“整合”一词由英文integrati0n译来,虽也可将其译为“整体”、“结合”、“集成”和“同化”等词汇,但似乎都未如“整合”达意。“整合”既准确表述了事物问的动态作用又强调了事物间结成一个整体的独特性质。所谓整合,辞海的解释为“整理、组合”。即从整体角度依据一定的目的需要或者理念设计等,把不同实践要素(如事物、现象、过程、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按合理的活动程序,配置比例,使之具有可以发挥强大功能的总体性能,其实质就在于它能涵盖整合后系统内部的功能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的基本思路就是将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

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环境建设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存在模式,出现了重要的虚拟信息资源,这使信息服务更加丰富,能更好的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然而,信息资源的数量虽呈增长趋势,但因其整体的无序化,内容组织程度不高,信息资源之间交叉关键程序较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资源数据越在,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也就越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审视、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新情况,并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优化。

基于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缺乏,通过中间技术(如信息资源无缝链接整合软件系统),把不同来源、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集成的检索功能、跨平台、跨数据库,跨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系统,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它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序化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之间以超文本的方式构成立体网状的联系,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呈分散无序的状态,急需对其进行分类、分工、整合,以提高网络信息的有序化程度。另外,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和传统信息资源相比,其内容非常繁杂、混乱,缺乏规范、精度,信息污染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对信息资源进行去粗取精的过滤式的组织,减少信息污染的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而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高校在这场过滤战中责无旁贷,有必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管理。

2、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的关联性

信息资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而现有数据资源系统内的数据对象大都是孤立存在的,无法体现信息资源体系的内在联系。而经过整合后的信息资源,包括不同的学科、不同载体类型、不同数据库之间的知识、信息,其覆盖面广泛,能够促进各种类型间的信息资源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保持信息资源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功能,为高校学生提供系统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

3、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也是网络环境下用户用网络信息服务的要求。互联网的出现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利用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但是高校学生在使用这些信息资源时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未经整合的数据库信息资源不能进行统一的检索,给学生查找信息带来很大的麻烦,如何实现各种类型的异质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最大范围、最大深度的共享信息资源,便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目的之一。

4、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平台

网络环境下,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就是服务,教师只有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样信息检索也是基于信息在一定程序上的开发和整合,可以说,有效地开发电子信息资源是高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平台。高校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充分整合各种不同类型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从而全面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

三、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原则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是依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而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涉及到技术可行性、整合后的知识间的关系性以及高校教育功能,学生的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作,所以在整合的过程中高校要制定出相关的原则、标准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予以约束,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强大功能和优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归纳起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原则为以下几种:"

l、系统性原则

科学知识是具有连续性的,高校在整合过程中必须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完整性、连续性。整合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应涵盖各子系统的内部功能,反映信息对象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看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发展性和不间断性,只有通过连续、系统、动态的整合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才能发挥持续的效用,才具有生命力,也才能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协调发展。

2、科学性原则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高校要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象、整合内容、整合方式等进行科学的论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比例,并且制定出明确的计划,科学有效的开展整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组合,使整合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总体效用;另外还要看到,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身以及学生需求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性,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还要按不同类型、不现层次、不同方式进行多维的整合,切实随意拼凑。

3、实用性原则

学生需求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紧紧把握学生需求,以学生满意的方式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的全面性、综合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才能真正确立起在网络环境下经得住考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所以,在整合的过程中高校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设计和规划,尽可能地方便学生使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索系统的可操作性。

4、新颖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高校进行整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除高校自身的信息资源外,大量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传输迅速,淘汰更新周期短,变化快以及高度的动态性、较强的时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整合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信息资源的新颖性问题,及时准确地收录最新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要在设计上使整合后的信息资源在结构、功能上便于数据的更新和扩充,充分满足学生求新的要求。

四、网络环境下欠发达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索

随着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化,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基于以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整合模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索。

l、OPAC整合模式

OPAc即:OnlinePublicAccesscatalog,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是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基本方式,值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借鉴。OPAc书目系统资源整合包括馆内资源整合和馆际间的资源整合两种方式。馆内OPAc系统资源整合主要指OPAc书目住处与其电子全文图书电子全文期刊、视听资料的对应链接以及书刊与其评论信息、来源信息的对应链接。学生检索到书目信息后,可以立即阅渎书刊的全文,还能浏览与之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源。馆际间OPAC系统资源整合主要是通过执行z39.5O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整合后,学生只需通过一个OPAC系统界面即可检索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OPAC资源。这里的“Z39.50”协议是一个对于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其全称为“Info肿ationRetrival(z39.5O):ApplicationSenriceDefinitionandPr0tocolSpecicationANSI/,NISOZ39.5O—l995”。

2、跨库检索的整合模式

由于不同的数据库有着不同的编码结构和表达方式,每个数据库使用的检索技术和数据存放格式不同,各数据库以不同的检索界面呈现给学生,学生要掌握这些检索系统的使用方式并非易事。因此,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同一个检索平台,实现多数库的跨库检索。跨库检索的实现机制,就是学生登录到同检索界面提交用户名和密码,指定检索配置,包括提效检索词,选择要检索的数据库和站点、检索方式等,然后提交选择,系统调用每一个选定的数据库和站点,并把检索表达式转化成系统可识别的表达式,并把检索表达式转化成系统可识别的表达式,让每个数据库自主完成检索过程,数据库返回的是包含有相应记录信息的静态页面。同时,系统还要对各静态页面进行格式转化以及信息解析工作,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转化成统一的格式,最后再对检索的记寻进行整合排序,把整合好的统一结构的记寻提供到统一的检索界面。

3、指引库建设的整合模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把杂乱庞杂的信息资源整合成用户易于接收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就必须开发出具有二次信息检索功能的指引库。但指引库实际上只是采用超文本技术建立的虚拟数据库,从物理上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学生通过对其的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资源,即它可以指引学生到特定的网址获取所需要信息。指引库的建立首先要搜索相关网站,这种搜索可以采取自动搜索技术、用户登录和手工查找等方式,然后集成相关站点的相关页面信息和数据库信息,确定检索体系以及所使用的检索语言,同时建立各种索引,例如关键词索引、分类索引等,最后建立便于用户使用的人机检索界面,如采用主题树等形式,可使用户直接点击或浏览所要查询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   方式   环境   数据库   学生   系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