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86例报告

【关键词】双孔法腹腔镜 小儿腹股沟斜疝 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2手术方法 术前禁食饮4 6小时,清醒状态下自行排空尿液,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患儿取头低脚高位,在脐窝皱褶处切一个5mm大小的切口,穿刺,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8 12mmHg,置入5mm Trocar及30°腹腔镜,采用头低臀高位倾斜约15°,观察患侧及对侧腹股沟管内环口的情况。在脐旁左侧3cm处切一约3mm切口置入3mm Trocar,放入操作钳,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2mm皮肤切口,用自制的带线疝缝合针与内环口腹膜外潜行游离,在输精管表面完成内环半周缝合后刺破腹膜,用操作钳夹住缝合线退出缝合针,将15cm长的7号木丝线留在腹腔内,用自制的钩针由原皮肤切口刺入,在内环的腹膜外层完成外侧半圈缝合,由刺入腹膜处穿出,用钩针将腹腔内的丝线带出腹腔,完成外侧半圈缝合,挤出患侧阴囊内积气,提起线的两端打结,使内环口呈荷包缝合关闭,将线结埋于针眼切口的皮下。解除气腹,手术完成。可吸收线缝合脐部。如是双侧斜疝,可照此方法同时实施另一侧手术。

术后应用抗生素3天。麻醉清醒后4 6小时进食。

2 结果

86例均行双孔法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手术进程顺利。单侧手术时间约5 30分钟,平均12分钟,术中发现隐性疝37例,无中转手术病例。术后1天下床活动,术后3 4天出院。术后随访60例患儿,随访6个月,60例均痊愈,阴囊及睾丸无异常,无复发,无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及肠粘连等手术并发症。

3 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优势明显,与开腹相比,其术后阴囊水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2]。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是在电视监视下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易清楚看到内环口及精索,且精索位于疝囊后壁,缝荷包时从前壁进针,将腹膜提起,故不易损伤精索,不易结扎精索,手术不需切开各层组织及剥离疝囊,故创伤小,术后不出现阴囊肿胀,腹腔镜手术直接经腹缝合内环口,不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不作组织游离,因而可避免因血管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缺血性睾丸炎发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3]。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应用中缝合内环的穿刺针“疝针”各不相同,手术方法也各异[4],我们选择硬膜外穿刺针,其材料易得,手持方便,具有足够的长度,尖端较钝,可避免误伤血管与输精管。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并发症有疝囊残留余气、脐戳孔疝、腹膜外气肿、戳孔处血肿、复发等。王军[5]认为,阴囊积气与脐戳孔大网膜疝与手术操作有明显的关系,为防止阴囊积气,完成内环口荷包缝合,将阴囊内积气挤入腹腔后收紧缝线,解除气腹后再次挤压阴囊内积气后才在体外打结荷包线。预防脐戳孔疝,先解出腹压,提起腹壁缓慢拔出Trocar。本组1例脐戳孔大网膜脱出考虑与气腹尚未解出而过快拔出Trocar有关,先有少许网膜嵌入戳孔处,影响戳孔愈合,随着腹压增加逐渐脱出。

双孔法腹腔镜小儿内环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且切口小、无痛苦、恢复快、出院早。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点,能做到真正的微创,美容效果好,符合微创手术的原则,可同时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斜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2]赵英敏,李龙,马继东,等.二孔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比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8:595-596. [4]王诚,金先庆,李晓庆.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5:277-278.

[5]王军,周欣,罗正利,等.经脐双孔法腹腔治疗小儿斜疝750例的疗效评价.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6:425-4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腹股沟   小儿   腹腔镜   手术   腹膜   阴囊   内环   切口   术后   高位   报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