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后干扰电刺激胫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术后,患者由于麻醉作用、腹腔镜术创伤、水电失衡、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可以导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停止排气排便。大量文献报道药物治疗、微波、针刺、按摩可以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但鲜有文献报道干扰电刺激是否有效促进效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笔者选择2012年3月 2014年6月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电刺激胫前治疗,取得较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外科完成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男82例,女118例,年龄29 68岁,平均(58.459.87)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4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06例。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症状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后对照组均给予早日下床活动,常规禁饮食、吸氧、心电监护、胃肠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分别于术后3 h、术后第1天9 00、第2天9 00、第3天9 00用YKL-B-Ⅱ型中频治疗仪干扰电刺激患者胫前部位,采用电源220V 50 Hz,调节频率20 80Hz。干扰电刺激从最小开始调节,当患者出现明显的酸、麻、胀后以其能耐受为度,每次为40 min左右。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肠鸣音次数比较:见表1。在术后6 h、术后1 d、术后2 d等三个时点上5 min内,治疗组的肠鸣音次数都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而术后3 d治疗组的肠鸣音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术后排气、排便、住院及费用情况:见表2。治疗组的首次矢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术后,因麻醉对植物神经传导与调节功能影响,运动终板之胃肠平滑肌与上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中断,加之手术本身对胃肠功能的干扰和术后患者卧床等原因,致胃肠平滑肌蠕动减弱。临床上表现为腹胀、腹疼、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肠鸣减弱或消失等。胃肠功能恢复的早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故外科术后常以肛门排气、排便、肠鸣作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

胫前部位为足阳明胃之处,干扰电刺激胫前可行气导滞,健脾胃、养血活血、益气生阳、温通经脉,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干扰电刺激疗法采用两路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交叉处形成干扰场。另外,YKL-B-Ⅱ型中频治疗仪兼具低频电与中频电的特点,作用较深,范围较大,采用YKL-B-Ⅱ型中频治疗仪干扰电刺激胫前对术后肠粘连、肠麻痹、胃下垂等也具有显著的疗效,进而也促进了胃肠快速恢复。

本文研究显示术后治疗组的肠鸣活跃度较对照组高,而治疗组的首次矢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又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这说明采用干扰电刺激胫前疗法能够有效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医学   术后   干扰   腹腔镜   胃肠功能   中频   统计学   胃肠   患者   差异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