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丹参注射液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5天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15天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抗自由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自由基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缺血期间和在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治疗脑梗死可通过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可能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抗自由基物质,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作用。研究证实,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而国内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少。

我科于2007-06 2009-06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方法。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一般资料:本组实验入选患者60例,为我院2007-06 2009-06的急诊住院患者。均有典型的病史和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瘫痪肢体肌力0 3级,接诊后均经头部CT无出血;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0 78岁,平均57.4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56.2岁。 1.4疗效判断: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评定,治疗前后2组病例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

(2)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为1 3级;

(3)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 45%;

(4)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7%;

(5)恶化: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

(6)死亡。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将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列为显效;有进步列为有效;无变化及恶化列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所有数据,以p 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外血管阻塞而造成的急性脑功能损伤。缺血期间和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血管内皮损伤已成为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研究证明[3],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新脂性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的具有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及延迟神经细胞死亡,减轻脑缺血及其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能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及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抗缺血作用。同时,多项研究已表明,在脑缺血动物模型及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缺血灶周围,存在保持部分能量代谢的低血流灌注区域,即缺血半暗带。神经保护药物可以到达该区域并阻止脑梗死进展。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15-HPETE(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4-5]。这就是依达拉奉来脑梗死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证实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亦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且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神智恢复也快于对照组。经治疗加强训练4周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病人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下降较常规治疗更明显。故作者认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药物。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应用抗自由基药物,在促进患者康复、减轻致残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且用药期间,未见血压明显升高及肝肾功能损害、皮疹及过敏等不良反应,表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2] 陈清棠执笔.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381-383. [4]周庆玲,吴建文,方玉松等.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

7、45

(2):130-134.

[5]潘永惠,赵节绪,樊丽超等.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

(12):925-92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疗效   过氧化   注射液   缺失   损伤   患者   细胞   评分   功能   神经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