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

子宫肌瘤在40-5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50岁以上绝经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在此期间所发生的肌瘤,绝大多数是由于以往无症状而未发现,或者肌瘤较小,症状较轻,未能进行,故对50岁以上妇女的子宫肌瘤应该考虑绝经后肌瘤可能发生变化,月经量过多,次数过于频繁等典型症状的改变,在诊断及处理原则方面有其特异之处。

子宫肌瘤;处理原则

1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

一般需要考虑肌瘤大小,生育情况有无症状,继发性病变与并发病变以决定手术和非手术治疗。50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1.1由于体内雌激素下降,子宫血液供应减少,使肌瘤变硬缩小。 1.3绝经后子宫进行性萎缩,使肌瘤向宫腔内并突凹腔内,其至向阴道内突出,易发生感染,引起不规划阴道出血,发热并继发感染,临床上易于子宫外翻和宫颈癌相混淆。

1.4红色性变化较多,发生在妊娠及产后期。绝经后静脉阻塞充血和坏死也较常见,病人有突然腹痛、呕吐,体温上升及局部压痛等症状。 1.6子宫肌瘤恶性变为肉瘤者仅0.2%-1%,但较多发生在50以上者,其临床表现为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对绝经后继续增大的肌瘤,应该考虑此种恶变的可能。

1.7由于卵巢内分泌不平衡,常伴发子宫内膜增生及息肉。 2.1 非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激素治疗、中医中药及放射治疗多种,50岁以上子宫肌瘤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血液供应的减少,肌瘤的肌纤维渐为胶原组织所代替,致使肌瘤变硬缩小,月经不调。主要症状也随之消失,大部分肌瘤患者可以观察而不予处理。对部分仍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经内膜及宫颈病检除外。恶性病变后,可以考虑雄激素治疗,临床上常用有二种,甲基睾丸每日口服1-2次,每次5-10mg或丙酸睾丸酮,每周肌注2-3次,每次25mg。每月剂量不宜超过250mg,以免引起男性化。对并发子宫内膜增生及息肉患者,常使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化。可以短期采用孕激素治疗,妇康片每日口服2-3次,每次2.5-5mg,对抗雌激素,使内膜完全剥落。其他中医中药治疗,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主,能消退肌瘤者不多,主要作用可以减少经血,故对50岁以上未绝经者,可以做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放射治疗,适合于年龄较大者,健康不佳,合并心肾等严重疾病,手术治疗严重危险者可以考虑采用,治疗方法分体外照射与宫腔内上镭两种,目前由于子宫切除手术的安全性高及极少的并发症,故放射治疗较少应用。

2.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除非50岁以上无症状肌瘤。对有月经过多,过频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肌瘤有增大趋势者,则需除外子宫内膜腺癌,子宫颈癌,子宫肌瘤恶变为肌肉瘤,及时采用诊刮、活检、宫腔镜、阴道镜、细胞学涂片等措施,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其他如肌瘤超3个月妊娠大小:宫颈肌瘤有压迫症状;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继发感染时均应手术治疗,如不能与卵巢肿瘤相鉴别时,需及时采用剖腹探查及时手术,不宜过久观变。手术范围根据肌瘤部位,病人全身情况,采取阴道内有蒂肌瘤摘除术,部分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切除(经腹或经阴道)。50岁以上妇女全身合并症多,术前应仔细检查(宫颈恶变除外),可以考虑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的部分子宫切除手术。

总之,50岁以上老年妇女内外科合并症多,故对手术应采取慎重态度,术前准备要充分,改善病人机体抵抗力,同时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防止术中、术后发生病发症的保证,故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妇女   合并症   息肉   雌激素   肌瘤   宫颈   阴道   子宫   症状   手术   原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