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手术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飞飞 雷克成 秦沐婷

高度近视;白内障;预后

目前屈光晶体置换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并且对于大部分病人有一定得疗效,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病人的手术预后不是很理想的情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8 例(150 眼)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探究这些病人各种术前因素与术后预后情况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屈光晶体置换术:诺喜眼药水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原位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吸净晶状体皮质,前囊反面、后囊抛光,植入人工晶体。

1.3 术前检查

① 视力检查:对患者主觉验光,获取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② 眼轴长度测量:IOL-Master 检查获取术前患者眼轴长度

③ 眼底检查:眼底照片,裂隙灯+三面镜观察获取术前患者术前眼底情况,B 超检查获取患者术前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OCT 检查观察患者术前黄斑状况。

1.4 术后随访

对患者主觉验光,获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访时间大于1 个月。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手术效果

2.2 眼轴长度对屈光晶体置换手术预后的影响 2.3 患者黄斑病变对术后预后的影响分析

①将150 只眼按OCT 检查结果显示有无黄斑病变分为两组:A 组为无黄斑病变的,B 组为存在黄斑病变,统计两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2.4 手术年龄 3 讨论 ①眼轴:徐乃华,程远的《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89 例临床分析》发现高度近视自内障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与眼轴长度及眼底病变有直接关系,眼轴越长,眼底病变越重,则术后视力越差[1]。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②黄斑病变:通过本研究发现:黄斑病变影响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晶体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和手术预后。黄斑病变与术后低视力的关系密切。这与聂鑫,柯敏的《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指出的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手术预后较差原因在于黄斑变性的存在[2]的研究结果一致。

③手术年龄:通过本研究发现:年龄>=60 岁患者的手术预后总体要比年龄<60 岁患者差。张金华等人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发现术后视力的恢复与年龄呈负相关性,即随着年龄的增加,术后视力有下降趋势,但与眼部是否有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更密[3]。本研究与他们的研究结果相似。笔者认为,虽然眼轴长度和手术年龄都是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但是它们都和黄斑病变的发生率存在的一定得关系,所以认为黄斑病变相对于眼轴长度和手术年龄更为主要。当然要证实需要进一步研究。

以上的研究结论说明:积极仔细检查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各种术前情况对于了解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和预后意义重大,特别是眼底和黄斑的检查,可以明确提示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如果存在严重黄斑病变的患者,比如黄斑裂孔(本研究存在3例,术后矫正视力都低于0.3)等,预后情况极差,可以考虑列入手术相对禁忌症。所以就提示临床工作者,在手术之前务必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明确其眼底和黄斑病变情况。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黄斑病变或眼轴较长或年龄>60 的患者,要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向其明确手术效果和手术预后较差。

参考 [2] 聂鑫,柯敏.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

[3] 张金华,等.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白内障   近视   高度   手术   黄斑   术后   眼底   视力   患者   年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