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丛品教授治疗鼻鼽的临床经验

丛品教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和教学工作余年, 学贯中西, 医术精湛, 学验俱丰,方药运用灵活, 善于辨治各种耳鼻咽喉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丛品教授治疗鼻鼽方面的独到经验总结如下。

1.疾病溯源, 治循理法

鼻鼽, 或称鼽嚏, 是指以突然和反复的发作鼻痒, 喷嚏, 流清涕、鼻塞为特征的鼻病。相当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鼻鼽的症状描述,可以追溯到西周, 《礼记月令》中有 季秋行夏令, 则其国大水, 冬藏殃败, 民多鼽嚏。 鼽嚏交作也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清《张氏医通卷八》则将鼻鼽分为外寒内热证、风寒、寒证、鼽涕证、鼻鼽兼鼻息肉证五种类型, 分别立方治疗。

鼻鼽临床上基本分型: ( 肺虚感寒肺主气, 幵窍于鼻, 外合皮毛, 司腠理开合。肺气充足, 则卫外坚固, 若肺气虚弱,则卫表不固, 腠理疏松, 风寒异气易乘虚而入, 以致宣降失调, 津液停聚, 鼻窍不利而为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曰: 肺气通于鼻, 其脏有冷, 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肺脾气虚脾属土, 为肺金之母。脾土不沃, 生化乏源, 以致肺气不足, 鼽嚏不止, 肺气虚弱日甚, 日久子盗母气, 致肺脾气虚加重, 由于卫表不固,易感风寒异气之邪, 故而鼻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 肺金受邪, 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

( 肾阳亏虚肾为先天之本, 诸阳之根, 主纳气, 命门之火温煦脾土。本病患者多有肾阳不足, 以致温煦失常。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脾肺三脏气阳亏虚, 内有寒水上泛而不能制, 外有腠理疏松而不能防, 反复遭受风寒异气而发病。故而, 鼽嚏频作不止。《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 肾为欠, 为嚏。丛品教授认为, 鼻鼽的发生, 乃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感受风寒异气, 鼻窍受邪所致。病初多在肺脾, 久之累及肾阳, 故初治肺脾, 甚治脾肾。而临床上以肺脾气虚型尤为多见。总之, 本病以气虚、阳虚为本, 风寒异气淫侵为标。

2.临床经验

丛品教授在运用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造诣颇深, 独具匠心, 为广大患者所称道。

2.1用药甘温, 益气护阳: 中医药在治疗鼻鼽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中医具有整体辨证,改善体质的特点。本病与体质相关,越来越多的鼻鼽患者来寻求中药的治疗。丛品教授认为, 鼻鼽是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是肺脾肾气虚、阳虚, 标实为外感风寒异气之邪。肺主气, 肺气虚致卫表不固, 易感风寒异气,寒邪袭肺而发为鼽嚏。其屮肺气虚的原因在于脾虚而生化无力, 升降失常, 肺气宣肃不利, 通调水道失常。肾气有赖于肾阳温化,肾阳为元阳, 肾阳虚则一身之阳皆虚, 失其温煦,气化失职, 脾不能生气, 肺不能运气,肾不能纳气。故在治疗上当用益气温阳之法, 运用廿温之药, 甘以实脾补气, 温以扶阳渗湿。常用麻黄、防风、荆芥、细辛、桂枝等以宣肺散寒,调和营卫; 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等以健脾益气; 以仙灵脾、仙茅、金樱子、葫芦巴、补骨脂、附子等温肾益阳。切忌用过于寒凉之药, 以避免损伤阳气。

2.2因时制宜, 调适温凉: 丛品教授在中药运用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灵活,恰如其分, 往往药到病收。临床上常用药味有: 辛夷、细辛、僵蚕、丹皮、白芷、苍耳子、蝉脱等具有祛风凉血、镇嚏通窍的作用, 应用得当, 改善鼻鼽的症状非常有效。临床应用重视两个方面:

一是要掌握药物的性味归经, 鼻鼽有明显的季节性, 特别在季节更替之时尤易发作, 因此用药应因时制宜, 调适温凉。根据发病季节不同有明显的季节用药特点,在冬春多用辛温, 如麻黄、荆芥、防风、细辛、桂枝等温肺散寒、调和营卫;夏秋可用辛夷、桑叶、菊花、紫草、丹皮等清宣肺气, 凉血透邪。二是突出 辨证论治原则,凉者温之, 热者疏之, 用药轻清, 上扬头面, 不宜用过分寒凉药味, 以免损伤阳气。

丛品教授认为要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鼻鼽病在鼻窍, 根在脏腑经络。本病虽然以虚寒为本, 有时也会夹杂一些头痛、涕黄、舌边尖红等肺热之象,短期可以清宣肺热的治则, 以治其标, 中病即止, 不宜久用。

2.3配合外治, 疏经通脉: 丛教授认为对于鼻鼽反复发作, 而药物作用不明显的患者可运用鼻丘的割治或冷冻治疗。鼻丘割治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及局部解剖生理为基础,及鼻为血脉多聚、清阳交会之处, 循行鼻部和鼻旁的经脉多属阳经, 而阴阳经脉相互交接,故割治鼻丘有疏通经脉, 通利鼻窍的作用; 鼻丘割治可以阻滞活性过高的副交感神经对鼻粘膜腺体血管的异常调节,降低鼻粘膜敏感性, 从而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

2.4锻炼身体, 调理生活: 加强体育锻炼, 改善体质。鼻孰的机理是气虚、阳虚、卫外不固,所以锻炼的方法宜于温和, 逐步适应, 持之以恒, 如太极、剑术、五禽戏等。避免剧烈运动, 以防耗气过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常晒被褥; 尽量少尽量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减少热带水果和海产品的摄入, 如芒果、虾、蟹等。

3.病案讨论

患者张某, 男, 岁。年月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虚易感冒, 既往有哮喘病史, 近日晨起时喷嚷连连, 鼻塞, 流清涕, 鼻痒,眼痒, 自汗, 偶有咳嗽, 食纳差, 大便溏薄。检查可见: 鼻粘膜苍白, 双下甲肿大, 中道可见大量清水样分泌物。舌质淡,苔白腻, 脉濡。过敏原检查: 、尘螨、粉螨。证属肺脾气虚,卫表不固,湿滞清窍。治法健脾渗湿, 温阳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炙黄芪、党参、防风、炒白术、获等、辛夷、地龙、蝉衣、僵蚕、升麻、细辛、桂枝、甘草、白芷。每日剂,共剂。二诊时晨起时喷嚏较之前减少,偶有清涕, 无鼻塞、自汗, 鼻痒、眼痒较之前减轻, 偶有咳嗽、食纳尚可,二便调, 苔薄黄。检查鼻粘膜色稍苍白, 鼻道有少许清涕。上方减去细辛、辛夷, 炙黄芪改生黄芪;加入米仁、五味子、炙百部以健脾利湿,收敛止咳, 再服剂。三诊时偶有喷嚏, 无鼻塞, 无清涕, 无鼻痒、眼痒, 咳嗽消失。检查: 鼻粘膜色淡红, 中道未见明显分泌物。上方减去地龙、麻黄、桂枝;加入紫草、丹皮以凉血透邪, 再服剂。嘱患者加强锻炼身体, 避免接触尘螨粉螨。

按: 患者素体虚弱, 禀赋特异, 卫外不固, 初诊时正值三九, 风寒侵袭, 滞留清窍, 故治以益气固表, 温阳通窍为主,控制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二诊: 风寒已从表散, 肺经微有热象, 予以清化, 同时承接上方以固本治疗, 加米仁、五味子、炙百部以健脾益气, 收敛止咳; 三诊证候恢复常态,恐余邪不尽, 加入紫草、丹皮以凉血透邪,同时施以健脾益气固表之法巩固治疗, 改善体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医学   地龙   腠理   宣肺   细辛   辛夷   教授   桂枝   黄芪   风寒   患者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