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剂量胸部 CT 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 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 , 呼吸系统疾病正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 如何尽早检出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随着 CT 技术特别是多层螺旋 CT 技术的快速发展 , CT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极大地提高了占位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已成为肺部疾病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同时 CT 扫描辐射剂量以及对检查者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保证 CT 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 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来降低患者所受的电离辐射剂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2014 年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 60 例。其中男 30 例 , 女 30 例 , 年龄 23~82 岁 , 平均年龄41.6 岁 , 体重 42.0~78.0 kg, 所选患者多以咳嗽、胸痛、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就诊 , 行 X 线检查 , 肺部发现占位或炎性病灶55 例 , 可疑病例 5 例。在告知患者本次检查方法并取得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例和低剂量组(B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仪器 PHILIPS多排螺旋CT 机。

1. 2. 2 检查方法 首先对所选患者行常规轴位胸部 CT 扫描 , 扫描前嘱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扫描范围从颈胸入口至膈顶水平。扫描条件:管电压均设为140 kV, 层厚5~10 mm, 螺距1.0 Pitch, FOV 350~450 mm, 扫描周期0.5 s, CT剂量加权指数为 14.88 mGy(A 组 );对照组 (A 组 ) 采用管电流 100 mAs, 低剂量组(B组)采用管电流70 mAs。

1. 3 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及电离辐射剂量评估 在主动脉弓处选取范围约为 10 mm2的感兴趣区 , 其 CT 值的标准差定义为图像的噪声[3];所有图像肺窗设定为1000~1500 HU, 纵隔窗 250~350 HU, 对两组图像观察肺内及纵隔结构 , 并分别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根据图像清晰度、图像伪影分为好、较好、一般、差 4 个等级;辐射剂量 (mGy) 根据计算机扫描时自测值并进行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 两组胸部扫描结果对比分析 :①图像噪声 :A 组的图像噪声为 (12.52.95)HU, B 组的图像噪声为 (14.59 3.56)HU,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1, P②图像质量 :A、B 两组图像均可清洗显示肺内血管、支气管及微小病灶、纵隔内及周围组织结构 , 其中 A 组图像 ( 好22 例 , 较好 4 例 , 一般 4 例 , 差 0 例 ), B 组图像 ( 好 20 例 , 较好 5 例 , 一般 5 例 , 差 0 例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③电离辐射剂量 :A 组胸部 30 例平均扫描剂量为 7.84 mGy, B 组 30 例平均扫描剂量为 5.62 mGy, 降幅为 28.3%。以上表明 , B 组除图像噪声 (14.593.56)HU 有所增加外 , 两组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内及纵隔组织及病变 , 能够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 两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上者 A 组为86.6, B 组为 83.3%), 且低剂量组有效的减低了患者所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

3 讨论

随着呼吸系统疾病的逐渐增加 , CT 已成为肺部疾病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从本质上讲X线剂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CT 图像的质量, 目前在临床中CT的广泛应用也不可避免的加重了患者的电离辐射伤害 , 所以如何能在保证图像质量 , 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 , 对患者剂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升级, 龙门架的优化设计, 探测器材质的改良 , CT 机已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率 , 这些技术使 CT 机的整机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 从而为低剂量检查奠定了技术基础。低剂量 CT 扫描多应用于胸部检查。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层厚、扫描时间事影像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扫描层厚不能过宽 , 因为过宽的层厚会减低图像的分辨率。在扫描层厚一定时 , 增加螺距会减少辐射剂量 , 但同时也会增加病灶的漏诊率。

辐射剂量与管电流、扫描时间呈正比线性关系 , 在临床实践中 , 适当减少管电流是控制辐射剂量的主要方法 , 但管电流的降低不是无限制的 , 过低的管电流时间会增加图像的噪声 , 主要是图像噪声比 , 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是一对矛盾的指标。有学者在低剂量扫描方面曾做过一些研究 , 低剂量扫描是以不同程度牺牲图像质量为前提的。因此, 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前提下, 如何使用最少的管电流mAs值, 即管电流最优化是放射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传统的CT扫描采用的参数为110 mAs, 有研究认为[6]胸部低剂量采用管电流 80 mAs, 能保证图像噪声较小 , 同时明显减低辐射剂量 , 减少了医源性带来的损害。本文两组管电流由100 mAs降低至70 mAs, 除B组噪声(14.593.56)HU 略有增大外 , 两组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两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上者 A 组为 86.6%, B 组为 83.3%), 且 B 组有效的控制了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 ( 较 A 组降幅为28.4%), 降低了球管的消耗 , 延长了机器的使用时间 , 间接降低了医疗成本。需要指出的是 , 对患者进行低剂量胸部CT 检查时 , 必须对扫描时的窗宽、窗位进行适当调整 , 在成像前将二者数值调至显示病灶的最佳状态方可制作胶片以供临床医师诊断。

综上所述 , 作者认为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已能基本满足胸部平扫的诊断要求 , 也适用于肺部疾病治疗后的复查 ,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 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管电流 mAs 时间来减少患者所受电离辐射剂量 , 而且低剂量的扫描也降低了CT机球管的损耗, 节约了医疗成本,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医学   胸部   纵隔   肺部   统计学   剂量   噪声   电流   患者   图像   质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