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的病理特点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征候群。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可造成严重损伤;对脑的影响主要为脑血管意外,长期血压增高可造成脑溢血的发生。同时,由于高血压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而使病人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甚至脑血栓形成。对于心脏,因持续血压增高使左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发生左心衰竭。长期高血压还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其基本护理常规已被不少人所掌握,但不少人认为老年人血压增高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忽视了护理。现将本人多年来对高血压病的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体会。

1临床资料 典型病例 例2:患者刘某,女,63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5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均控制在目标水平,其间因其父去世过于悲痛,情绪激动,忙于料理后世未能按时服药10d,使血压反弹,造成脑血管意外。通过积极抢救患者虽保住了性命,但却失去了说话及右侧肢体运动的能力。

2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特点

2.1自觉症状不明显:有的病人患高血压病后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感觉,症状不典型。部分病人是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因此对老年人定期测量血压是必要的。

2.2精神心理特点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精神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等,这都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

2.3缺乏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本组病例中78%病人对何谓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高血压病的危害了解甚少,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其长期性缺乏心理准备。这些因素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同事由于家属和患者道听途说使其产生恐惧感。

2.4不注重严格执行医瞩:不能按医嘱长期服药,是高血压病人最危险的因素。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但在长期服药过程中,往往以自我判断而中断用药或减少剂量。不少患者不能认真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影响治疗效果,这与他们的不良遵医行为有关,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者更为明显。

传统观念认为“是药三分毒”,部分患者担心长期服药其副作用会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后、忽略用药,自己感觉不服药也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故而未能较好执行医嘱,造成不良后果,悔之晚矣。

2.5不注意合理膳食:饮食对高血压病影响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不够。高血压病人宜低盐饮食,而部分病人因长期饮食习惯,认为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甚远,对医务人员的讲解不理,未能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

2.6 不注意戒烟限酒:本组54例男性病例中,48人有吸烟嗜好多年,24人有饮酒的嗜好。其中93%的患者认为吸烟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饮酒则可引起肝损伤、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而烟酒对血压的影响缺乏认识、理解。

3对高血压病的护理

3.1普及高血压知识,稳定患者的情绪。 3.2强化遵医行为。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的重要性,讲明坚持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利害关系。让他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用药不但蓉制的利害关系,反复强调心血管病危险与血压之间的相关相成连续性,高血压病人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比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尤其重要。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良遵医行为造成疾病“升级”,认识到高血压病服药的长期性和重要性,通过调整服用降压药的剂量,在家属的督促下患者坚持服药,在之后两年的随访中,患者血压均控制在目标水平。

3.3 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适当的锻炼。

3.3.1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做在麻将桌前,建议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渡紧张和疲劳,以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3.3.2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使体循环动脉压升高,血管壁脆性增高,是一重要的危险因素。使患者认识到其危险性,鼓励患者积极戒烟、戒酒。另外,饮酒可增加口服降压药的抵抗性。 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作为指导适应食物的基础,尽可能给予他们喜欢的低盐食品,可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如:芹菜、苦瓜等。在改变食物钠量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食物色、香、味以增进食欲,这样才能有效得使患者自觉的接受低盐饮食。

3.3.3根据病人情况,建议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等。但避免参加攀高、举重剧烈运动,作到持之以恒,使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健,避免或减缓病情的加重。

3.4定期检测血压、家属的配合是关键。教会病人或家属测量血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腕式血压计,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血压计,患者可用自己测知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还可准确纪录21次以往测量的时间及血压数值,有能力的患者建议购买此种电子学压计,能随时准确的检测血压,同时应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是否有靶器官受损情况。

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心情是相同的,都希望患者早日康复。但由于对医学知识和护理心知识的缺乏,难以得到良好的效果。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对其进行医学常识、卫生保健、用药护理知识及正确测量血压等基本技术操作指导,才能取得家属的积极,有效配合。为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高血压   脉压   体循环   医嘱   家属   症状   血压   病人   患者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