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风险管控视角的制造业内部审计

一、问题的提出

风险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风险,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并规避风险,就能使企业达到良吐发展。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企业风险管理起着关镶奎J吐的作用。制造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 其采用的审计模式也比较多样化。内部审计是制造企业风险管控的一道重要防线,隶属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制造企业风险管控是否充分、有效, 提出可以增强企业运营效益的有关建议, 使企业实现增值发展。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的程度降至最低。基于此,本文先从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的关系着手, 分析了制造业中风险管控视角下内部审计的现状,并就其现状提出了完善策略, 以期为广大制造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二、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 一) 内部伞计对风险管控起着支持作用随着近年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多样化。企业经营者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的风险信息,是企业规避风险或者最小化风险的重要保障。在风险管控中,企业只有进行深人的内部审计才能及时掌控风险信息, 保障内部风险能及时被企业消化吸收。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内部审计要及时适应企业风险管控的要求。可见风险管控工作离不开内部审计的支持。

( 二) 内部伞计是风险管控的工具根据国际权威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内部风险管控的一种工具, 对风险管控产生着重要作用。根据实行内部审计企业的经验表明, 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内部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三) 内部伞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来完善和优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三、风险管控视角的制造业内部审计现状

( 一 )内部伞计的独立性不强所谓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被审计的对象之外,如果内部审计的实行受到阻碍,则表明没有实现充分独立。目前,我国制造业中,内部审计明显缺乏独立性。一些背景强大的制造企业, 其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资关系,可以说其利益存在着共性, 无论审计部门归董事会还是总经理管辖,都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关系。因此,就目前来看,制造业的审计部门虽然形式上独立, 但实质却受到了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干扰。

(二) 内部伞计在风险管控中的作用不明显就目前来看,制造企业内部审计明显缺乏审计高度, 仍停留在寻找差错预防舞弊的阶段,这主要缘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处在初级阶段,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换句话说,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只能查找财务层面出现的问题,而对公司经营的其他方面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风险的掌控和规避、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也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了。

(三)缺乏专业的伞计人员作为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支撑,而且要透析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拥有风险管控意识。我国制造业中的审计人员, 大多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 但是却缺乏风险管控的意识, 对风险的预测和评价的认识不够全面。长此以往, 将无法达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

(四)企业内部职能重复, 资源浪费严重在我国的某些传统国有企业中,往往设置了庞大的职能系统。对于审计部门来说,出现了职能重叠的现象。比如,在董事会设置审计委员会,在行政机构中设置内部审计室。除此之外,企业的监事会也会包揽一部分内部审计的工作,另外企业也会聘请社会审计部门介人公司的审计工作。这种职能重复的现象, 只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的负担,并且极有可能出现审计的漏洞, 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变低, 产生不良的效果。

四、完善制造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控中作用的策略

(一) 充夺实现内部伞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是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中进行审计工作的一大难题,要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就要从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上人手。内部审计的对象是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并为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可以将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延伸到社会的角度, 比如聘用企业以外的专业人才担任审计主管,这样一来, 审计部门的管理就能既独立于董事会, 又独立于管理层,内部审计工作也能较好的展开。另外,这也使得制造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半公开化,内部审计人员迫于财务信息透明化的压力, 对审计工作也会严格把关, 审计工作的质量也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 二)合理匹配伞计目标与战略目标传统的审计目标过于狭隘, 仍停留于监督和检查的层面。这种狭隘的审计目标远远落后于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 将不利于企业有效掌控和规避风险。因此,要将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和战略目标进行合理匹配, 审计工作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展开。科学制定内部审计目标,不断完善审计目标体系, 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 使企业获得增值,并且有效实现企业的风险管控。(三)提升伞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国制造企业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合格, 审计的手段也比较落后,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增加。对此,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变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的管理层不注重审计部门的设置, 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重视。因此,管理层首先要正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审计人员的应聘工作严格把关,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风险管控意识培训,制定一套针对审计人员的完善制度, 保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 四) 升级企业组织结构透过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果,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得到详细的反映,进而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审计缺陷和风险情况。根据缺陷和风险分析,管理层能够明确这些内部缺陷和风险存在于哪些部门,并提炼出风险的形成因素。此时, 对这些存在缺陷和风险的部门进行组织结构的升级优化,可以提升内部审计的作用,实现风险管控的效果, 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

五、基于风险管控视角的制造业内部审计的实施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 D P 的4 0% 多。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由于具有在制造过程中的明显的成本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特别的机遇, 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目前,我国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处于过冬期, 转型期。风险管控责任重大。高端制造业虽然产品不愁销, 但是,也面临风险管控成本不断升高的现状,而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对风险管控的节点展开工作, 降低风险管控成本, 提高风险管控的效率。制造业由于其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战略, 计划, 研发,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财务,人力,法务, 基建, 信息等等。下面仅就制造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内审特点进行阐述,制造业的风险模块比一般企业多了成本核算,所以内审人员要重点关注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确认其成本核算是否存在问题,成本核算是否准确,进而帮助企业改正成本核算的错误方法。在对制造业成本核算进行审计时,应从检查会计账簿设置和从内部控制获取相关的成本配套表格人手, 审计到产品成本核算的审计环节时,应抓住成本核算方法是否适当,成本基础数据的归集是否真实、完整。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划分是否科学,然后产品成本计算应遵循 直接费用直接计人,间接费用分配计人的原则,费用的分配方法应科学、合理。成本核算方法和直接、间接费用的划分方法一经选定,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制造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如何较好地掌握和规避风险是企业的一大难题。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控的一大工具, 对风险管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制造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层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解决内部审训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企业的风险管控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其他会计   制造业   风险   审计工作   独立性   视角   成本   作用   部门   人员   我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