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索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优秀人才的摇篮。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国内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体制,用以保障高校日常行政管理和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高校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改革。高校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转变自身教学管理体制,适应总体改革战略部署的新任务。

一、新时期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

当前,高校已经进入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改革是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在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能力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高校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基本上基于传统的应试教育。高校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完善和调整。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性要求。

(二)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

进入新时期以来,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国内各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三)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将全面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管理模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不再是一帆风顺和风平浪静,压力竞争将会纷至沓来。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高校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借以不断实现发展能力和潜力的提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发展活力。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行政化趋势十分严重

高校的日常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工作都要服务于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效率事关专业教学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进以及高校的健康发展。当前,大部分高校都集中存在着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化趋势十分严重,对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职能和定位认识不清晰,没有切实按照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合理行使管理权限。还有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存在着政令不行的现象,行政机关与院校教学单位之间的配合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高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水平不高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工作总体水平不高是另一个突出性问题。一方面,很多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严重脱节。另一方面,部分专业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本科、硕士与博士等学段之间的有机衔接不够,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高分低能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三)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存在严重问题

当前,国内高校的教师队伍包括专业任课教师、公共课教师以及思想政治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等。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高校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人才队伍管理、选聘、职务职称评定管理体制。但是这套现有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开始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没有实现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目标,不同岗位之间的管理界限过于严格,也不利引导人才队伍实现良性流通。

(四)高校教学管理体制运行评价机制缺失

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状况评价机制缺失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在实施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只能通过内部调研及主观研判等方式,总结和发行现有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缺乏对现有体制机制运行状况的客观、量化式的评价。由于评价机制缺失,高校针对自身状况的自我诊断行为主观性过强,往往会失之偏颇,未能切中要害。

三、建立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径的建议

(一)全面优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去行政化的目标

高校应当全面改革和优化现有的内部管理体制,要对管理工作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准确定位,将管理工作定位为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根本性目标之上。要改变传统的行政化现象过重的问题,建立更加高效和便捷的管理模式。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实现权责分明。要合理划分高校行政机关与院系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实现去行政化的目标。

(二)有效提高高校专业教学工作水平

首先,高校应当合理设置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应当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全面优化学科教学模式。其次,要合理完善不同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统一化、递进式和有效衔接的初、中、高级人才培养结构,针对社会需求,对不同阶段的专业课程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实现高校总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模式

要打破现有的制度界限和观念约束,将教师、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统一纳入到人才管理制度之中,消除不同岗位之间在转岗、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不断激发内部人才队伍的创造力、流动能力。要合理改革现有的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机制,纳入更多的实用性指标,发挥政策的示范引导作用,实现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还要改变外部人才引进机制,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实现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四)建立教学管理机制运行状况评价考核机制

引进社会专业机构,采取量化的方式,准确掌握阶段性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状况,集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全面地评估制度运行效果,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准确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管理体制   高校   教师队伍   教育改革   教学工作   人才培养   新时期   路径   管理工作   机制   目标   行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