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大幅提高,当前科技管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增长的科研资金投入现状。《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以下简称《意见》)是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意见的纲领性文件和具体政策举措,《意见》从项目和资金统筹协调、项目分类管理、项目管理流程、资金管理、资金监督、信息公开、激励制度、明确职责归属等8个方面提出29条措施[1],对我国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做出总体部署,对于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农业科研项目和经费使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从国家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措施,有助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科技体制,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1新形势下农业科研管理体制现状

1.1科研项目管理总体战略布局与规划不合理

当前科研院所科技发展规划对科研项目发展指导性作用不强,主要表现为科技发展规划中的科技创新目标缺乏整体、统一的科研方向,科技创新目标过高且不切实际,科研项目发展的重点不够突出,不能正确引导科研项目的发展[2]。在多部门管理和统筹协调不足等背景下,科研项目和计划的安排信息难以共享,导致项目立项存在分散、重复和交叉等现象。

1.2缺乏完善、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首先,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对课题在完成项目任务目标中发生的费用支出是否与项目目标有关、发生的费用是否合理缺乏必要的认知和监督,只是机械地照搬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呆板、不完善,缺乏科学的灵活性和应用性;其次,预算编制由课题负责人完成,而课题负责人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缺乏法律意识,对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了解较少,只凭经验测算,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再次,在农业科研经费的使用中,缺乏公开透明的资金监管体系和对科研经费规范使用的宣传,使得在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突击花钱、执行和监管不到位、财务评价体系缺失编等现象[4]。

1.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

虽然农业科研院所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与其研究贡献不匹配,距离科技人才期望的薪酬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当前能提供的培训机会也比较有限,农业科研院所目前缺乏系统的培训体制及计划,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培训机会,对外交流培训机会少,科技人才知识更新较慢;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也抑制了科技成果的转化[5]。

2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策

根据《意见》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公正公开、规范高效 的基本原则,科研院所建立健全能与国家体制改革相配套的科研管理机制及体系,改变落后的科研管理状态、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2.1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学术影响力

《意见》指出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计划和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与决策机制。农业科技工作要服从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需要,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科研发展现状,形成详细明确的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并对科技规划进行合理分解和优化整合,选择战略性、长远性农业科技重大攻关课题,组织跨专业、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强化成果组装集成,通过核心课题带动同类课题整体研究的突破。同时,抓住同一科学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破点,从源头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到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实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形成系统集成的重大成果[6-7]。

2.2严格制度,规范经费管理

《意见》指出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和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上,要树立项目负责人的法律意识、经济责任意识,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负责。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编制预算时,财务人员要发挥预算管理作用,指导项目负责人制定科研经费预算,并按照预算要求进行经费开支;建立并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自查制度;培训科研人员财务知识与项目管理水平等。

2.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创新能力

《意见》还指出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对于基层农业科研机构而言,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不仅能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培养科技创新团队,还能推动成果转化效率。首先应实施人才超前培养战略,开展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接班人和青年学术骨干等工作,力求培养出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科研团队,为今后承担重大课题提供实施保障[8]。同时,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研究所应对科技人员实行任务考核和奖励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以承担科技任务、项目、成果与论文的完成情况作为岗位职责进行年度考核,对获得的成果按级别进行奖励,对高级别的成果和高水平的论文加大奖励力度,还应建立与实际贡献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人才流动机制,以及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等收益分配机制,尤其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双向人才流动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科技创新人员的热情,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2.4加强科研管理现代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意见》提出的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地方科研项目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应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充分管理和利用积累的文件和数据,使之转化为对科研工作有指导价值的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和提高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单位之间交流的窗口和调用共享资源的途径,也是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9-10]。此外,基层科研管理系统可以建立融入科研管理、项目组、财务处、审计监察等重要部门的相互管控体系,加强部门之间、课题组与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8],通过建立的信息平台,使项目、基地、条件、人才和资金管理等资源科学统筹使用,调度有序、分工负责、联合协作,实现项目监督、资金监督、仪器共享、讨论交流,提高科技管理的工作效率。

3结语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日益增多,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的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改革现有的运行模式,建设开放、竞争、激励、创新的良性体制和机制,才能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工作健康、快速、稳步的发展,才能大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建新型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管理体制   农业   科研项目   科研机构   经费   科研院所   对策   课题   科研   意见   项目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