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安全饮水管理体制及应对策略

1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首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指出,水源地保护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工程管理改革、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是实现饮水安全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2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2.1 设立水源保护区,推进农村水源环境监管及综合整治

地方各级环保、水利等部门等应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集中式指南》)及《分散式指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饮用水水源标志及隔离设施的管理维护。

2.2 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 250 mm 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问题。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偏远山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以保证农村饮用水供水安全。

2.3 提升水质监测及检测能力

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配合发展改革、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当地人民政府部署,结合《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建议,提升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设施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满足农村饮水工程的常规水质检测需求。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及水厂水质监测和检测,重点落实日供水1000t或服务人口100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水质检测任务。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以保障水质。

2.4 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应切实维护好、巩固好已建饮水工程成果;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优先解决贫困地区等区域农村供水基本保障问题;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要建立水源保护长效机制,落实用电、用地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推进县级农村供水机构、环境监测机构和维修养护基金建设,保障工程长效运行,确保饮水工程安全、稳定、长期发挥效益。

2.5 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由于农民饮水安全意识淡薄,对饮水安全问题认识不足,这也是造成农民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和黑板报等途径让农民认识到饮水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水源保护等相关知识及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要求,逐步公布水源水和出厂水水质状况,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强化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切实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3 结论

一直以来,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都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饮水质量。但是,目前的农村安全饮水安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村饮用水缺乏有效保护,水质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展缓慢,工程管理不足,水质监测力度不够以及缺乏水源保护长效机制等问题,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教育、建立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健全农村饮水工程,提升水质监测能力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以改善农民饮水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管理体制   饮水   农村   饮用水   水资源   保护区   水源   水质   长效机制   雨水   我国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