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效率提升的微观影响及实现机制

一、物流活动微观效率的评价

企业的运作流程被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企业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阶段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运行效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持续长久地维持其市场地位。

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生产活动是核心,供应和销售分别围绕生产活动而运行,而物流活动更是直接附属于另外两个阶段。物流的各项功能(运输、仓储等)分属于不同的职能管理。物流活动的成本费用并没有单独核算,因而物流活动的成本不能独立控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高质量的消费成为主流,传统生产、供应的低效率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差异。这就要求物流向着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快速的商品流通以及适当规模的库存,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又可以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运用更加强化了物流服务的效率性。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技术的运用使得市场各方的交流迅速、及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销售费用。同时,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企业的流动资金可以较快的周转,降低了资金占用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物流的发展,既可以提高企业与外部交流的效率,又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效率。既可以降低生产环节的费用,又可以降低销售环节的费用。最终,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物流活动改善对产业内分工的影响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专业化发展和分工是经济不断发展的源泉。分工的专业化有助于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专业化经济和分工经济的顺利推进。同样,物流业的分工也是物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升级,物流业的分工也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的功能被分为运输、仓储、采购、库存管理、包装、客户服务、信息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系统。

新形势下物流业的分工呈现以下特征:1)反应快速化。随着消费需求的越来越多元化与个性化,市场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需求的易变性,要求企业可以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因此,在新形势下物流业的分工必须向着快速化不断发展。2)服务系统化。现代物流业更加注重整体状况,现代物流需求不再是简单的传统模式下的运输与仓储,现代物流客户希望物流企业可以提供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包装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因而在需求的变化的引导下物,流业的分工必将向更加系统化的方向发展。3)运行模式信息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平台。物流业的信息化发展可以缩短市场各交易方的距离,节省交易成本,也可以不断促进供应链上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效组合。4)服务模式柔性化。柔性即灵活,物流分工未来的发展必将更加灵活,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物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分工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物流的分工合作可以更好的促进产业集聚,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其次,物流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物流分工可以将不同地区间的企业以物流分工的形式结合起来,提高区际间的贸易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三、物流活动调整对产业组织形式的影响

产业组织模式是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产业内的企业之间通过长时间的博弈形成一种博弈均衡,进而构成产业现存的组织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而产业组织模式的演进实质上是从一种博弈均衡向另一种博弈均衡的移动。当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就会调整策略,从而打破原有的均衡,直到新的均衡形成。

物流产业的产业组织模式经历了企业内部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演进过程。物流产业最初的产业组织模式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物流活动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企业通过自身拥有的运输工具、仓库以及配送中心进行物流活动的运作。在企业内部物流的物流模式下,商品经过企业自身运作的制造-流通-销售的全过程,会造成企业运作流程过于繁琐,再加上企业自身运作物流活动成本较高,最终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分工逐渐细化,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将其原来自身运作的物流活动整个外包出去,交由第三方企业整体运行的物流现象。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企业全部活动体现在价值上就是不断增值的过程,而企业的核心业务应该是其增值过程中增加值最大的环节,这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因而企业在日场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其核心业务,将有限的资源放在高附加值的核心業务上,但是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会产生大量的非核心业务。这一矛盾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得到解决,企业通过将其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减少了非核心业务的运作,提高了企业总体的运行水平。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安盛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该公司将第四方物流定义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以及具有互补性服务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第四方物流是一种新的物流外包模式,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将供应链上的所有商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统一外包给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的出现,使得企业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何以集结更多的资源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企业可以拥有更高的运行效率,也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论文   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   效率   物流   微观   企业内部   外包   机制   核心   模式   组织   业务   产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