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阶段下我国公允价值会计

一、引言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研究社会公允价值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其中以会计界的研究人员居多。公允价值受到多方面的指责,各界学者以及研究人员都纷纷做出研究,我国的会计界也对公允价值做出了深入的思考。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界定还很模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上做出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产生变化,而我国国内的会计发展很难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所以在这个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就要求我国的会计行业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并不断的接受来自国际会计发展中所来带来的问题和冲击,同时还应当做到对于国内自身市场经济的严格把控,完善市场经济系统,针对新阶段、新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积极的作好准备。以下对此类问题做出分析。

二、公允价值的主要运用方向

1.金融资产和负债方面的运用。我国针对金融资产和负债方面的公允价值计量,早已推出了相关会计准则来做出有效规定。在初始计量方面,我国推出的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在获得初始确认的同时,需要做出公允价值的计量。同时在后续的计量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便将金融资产分类简化为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及摊余成本计量两种类型。不过,我国所推出的会计准则并没有盲目跟进国际会计准则内容上的调整,我国的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面仍然坚持原有的四种分类法,而且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来说,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于金融资产当中的公允价值运用起来更为复杂。而在金融负债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内容较为相似,都是要求对于所有按公允价值计量同时经过确认损益后的金融负债都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2.非金融资产及其负债方面的运用。非金融资产方面的运用主要表现在:(1)固定资产,在初始的计量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于以不同形式所获得的固定资产做出了不同的计量规定。而在进行后续计量的时候,国际会计准则提出可进行成本计量模式和重估计量模式。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计量只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即是固定资产在计量的价值等同于历史成本将去累计折旧的差额,在发生减值时应做出减值准备,不允许固定资产增值。(2)无形资产,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公允价值在无形资产方面的运用,区别不大。只在初始计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别,国际会计准则是要求对企业合并产生的无形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的会计准则要对并非同一个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产生的无形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在后续计量上,两者几乎一致,都是要求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3)租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针对租赁融资方面所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使用对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原则来确定其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的。我国的会计准则中采用最低租赁收款和初始费用两者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规定必须具有确凿证据证明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这样才能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

三、新阶段下我国公允价值会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面临的困难。

1.1市场上的困难,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仍然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发展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我国部分行业的市场机制严格,对于市场参与主体的资质条件设定了较高的门槛,从而缺乏公允价值需要的主体交易;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大多数外企不被运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给公允价值增加了难度。

1.2技术上困难,技术上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的阶段,同时比较严格的市场管制加大了市场参与者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像我国的股市就被广大的股民们称为政策市,这都是由于国家政策过多参与导致的情况。同时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相关的交易品种搭配错乱不佳导致市场参与者混乱,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内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较高,而相关的机构投资者数量稍显不足,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性非常强,给公允价值带来较大困难。

2.面临的挑战。我国公允价值会计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分为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和会计准则实施方面。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统一和完善的框架是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阻碍,我国要怎样根据自身的市场和会计准则特点来制定一个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是如今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最佳用途方面,在这方面的考虑属于一个概念上的界定,而且概念化的内容也较为模糊,因此很难在实务中做到量化以及把握。而在具体的准则运用当中,我国的会计准则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在对公允价值的涉入方面就显得较为浅薄,有着较多前提条件的束缚,所以我国要保持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步就必须深入了解并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在运用过程中就面临着是否需要扩大公允价值在具体准则当中的运用范围以及是否需要将一些需要前提使用条件的公允价值改为直接使用的公允价值的挑战。所以准则制定者还需要对具体的准则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四、新阶段下促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对策

1.构建统一框架,完善相关法规。虽然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实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我国国内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对国际会计准则还缺乏一个较为统一和完善的框架。因此近年来,我国尝试性的构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公允价值的框架,结合了我国当前公允价值会计拥有的多种实际情况,极大的增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性。同时在准则制定方面,还需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用来规范会计制定过程对于政策的选择和参照,这样就能够起到积极引导以及影响企业经营者在道德上的规范作用,从而为企业提供了严格而有效的法律环境。如今,会计规范和准则的制定者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积极的、谨慎的去引导本身企业正确的使用公允价值。

2.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也即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交易所得出的价格。所以,一个发展成熟而有效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促进公允价值获得充分合理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不过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仍然存在着一些管制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体系还不够完善,像一些可交易的品种在市场上的活跃程度较低,这些都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就需要完善市场机制,为公允价值准则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需要做到的是逐步放松对市场的管制,相应的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引导和鼓励一些民间资本投入,在增加行业的市场主体,扩大获取公允价值相同或者类似主体或交易规模的同时,再促进市场的竞争性,使市场的价格趋于平衡,这样才能真实的反应出其公允价值。其次,应当扩大对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这是因为资本市场完全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出现的产物,其具有价格显示的功能,属于公允价值应用方面的重要支撑,所以,我国应当逐步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引进优质的境外企业入驻我国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境外投资者参与到我国的资本市场当中。最后,需要对市场交易事项的监管从现在懂得当前审批转换到事中监督和事后审批,这样就能提高监管力度,加强监管效率,促进公允价值的发展。

3.提高管理技术,加强外部审计。要想提高公允价值的实现和发展,就需要报告主体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加强管理技术,提高信息化的程度,信息化是当今发展的潮流,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即是信息经济的发展,同时大部分企业也已经实现了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生产管理全程信息化,这些都能够及时并完善的记录出市场交易的实际情况,能够作为公允价值的数据基础。同时还应做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审计,增加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审计内容,这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就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我国的审计准则需要严密跟进会计准则的改革,建立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审计准则,明确相应的审计目标。同时还应明确公允价值审计的评价标准,公允价值审计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必须具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这样才能加强审计的可操控性,从而较低审计的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公允价值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对于公允价值一般保持较大的争议。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深入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也开始趋向成熟,而这给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不过,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丝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论文   证券金融   证券金融其它   公允   价值   会计   我国   资本市场   会计准则   新阶段   市场经济   准则   国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