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自由主义危害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摘要:新自由主义以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稳定,破坏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支柱。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充分认识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坚持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关键词:经济理论;国家经济安全;新自由主义;发展中国家;华盛顿共识;经济地位;经济决策;经济主权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经济领域,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对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其他方面有着重大影响,有时候甚至有决定性影响。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经济改革和建设,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方向和经济建设的最终成就。俄罗斯、东欧、拉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惨痛的教训表明,经济理论的误导能够导致国家巨大的经济灾难,严重威胁和破坏国家经济安全。可见,指导经济运行的经济理论也存在安全问题,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经济理论是经济运行的“操作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大脑”,因此其安全性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极力将新自由主义这套“操作系统”植入发展中国家经济系统中。本文基于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分析,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探讨了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及其威胁

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是决定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概念包含了经济地位的差异,隐含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安全所处的状态的不同,经济安全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来说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一个整体上依然是弱肉强食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作为强者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安全观的根本出发点是确保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地位,将自己的经济安全定位于外部经济资源和利益的攫取上,避免经济从安全的状态进入不安全的状态,是“攻”的态势;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始终处于受威胁的不安全状态中,其经济安全观的根本出发点则是使经济如何从不安全的状态进入安全的状态,即如何避免国家经济主权、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大经济利益不受剥夺、破坏或威胁,是“守”的态势。

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改变自身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这种不利地位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安全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的上升意味着发达国家地位的下降,这是发达国家所不愿接受的。从这个角度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利益是对立的,发达国家特别是其中的霸权国家为保持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优势地位,必然要设法遏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这种对立决定了处于强者地位的发达国家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来源。

发展中国家要改变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往往又需要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市场,这必然存在对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市场的依赖所带来的经济安全风险。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处理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市场在发展经济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在保证经济安全的条件下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来实现经济发展。如果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甚至以经济安全利益为代价获得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果很容易就会被发达国家“剪羊毛”,很可能会瞬间被剥夺或摧毁,经济可能发生轻则数年、重则数十年倒退,国家陷入长期的社会政治危机中。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经济安全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重大的经济决策需要经过经济安全方面的评估,以保证经济决策不会危及经济安全。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传播

新自由主义与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彻底破产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新”字作为前缀只不过是在古典自由主义内核外面加上了理性预期、公共选择、货币主义等新的外衣而已。由于自由主义无法解释“大萧条”,对如何走出和避免经济危机更是苍白无力,于是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治疗和防止危机的理论――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并且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在这个背景下,一直坚持与凯恩斯对抗的新自由主义只能是一个边缘学派,只是少数人在那里自弹自唱。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以“滞涨”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自然地被认为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从而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危机,反凯恩斯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则获得了生机。为摆脱“滞涨”危机的泥潭,无计可施的英、美政府抓住了新自由主义理论这根救命稻草,纷纷推出了一些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策,新自由主义由此逐渐成为英、美等国的“官学”,实现了从边缘向主流的转变。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等国国内兴起的同时,国际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前苏联经济陷于停滞,开始在全球战略收缩,特别是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主宰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国得以在全球全面扩张,而新自由主义理论与其扩张的需要不谋而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自由主义从一种经济理论政治化为发达国家特别是霸权国家的意识形态,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范式化“华盛顿共识”①,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殖民扩张、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地位的理论武器。

尽管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官学”的地位,但我们可以看到主导英、美等国国内经济政策的依然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措施在各个经济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新自由主义只不过是加在凯恩斯主义外面的“小马甲”,只在局部领域的部分环节实施,并且是以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为限度的,根本不存在全面的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以美国为例,主张市场化,政府却要在金融危机时拿出8 000亿美元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企业,即使这些企业是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主张贸易自由化,却严禁高技术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即使贸易赤字连年大幅增长在所不惜;主张金融自由化,却将金融业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进行严格的保护,即使其金融业已经是世界最强最大;主张投资自由化,当中海油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时,却以国家安全的名义百般阻扰,即使优尼科公司是一家陷于破产的公司;主张私有化,却要将通用汽车、AIG等企业国有化,即使被指责为社会主义也不忌讳。

与“大萧条”之前的时代相比,当代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经济主体行为的外部性更强,经济运行更加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作为在“大萧条”中彻底破产了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者,新自由主义对当代经济现实已经失去了解释力,更无力解决当代经济问题,是一个陈旧的、落后的理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全面搞新自由主义,最终都难免会再次陷入“大萧条”般的灾难。其实发达国家的决策者们也非常清楚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却要通过种种手段向发展中国家灌输新自由主义,唆使、引诱、强迫发展中国家按照新自由主义方案来进行“改革”,可见其居心不良。这进一步说明了新自由主义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殖民扩张的理论工具,是为“狼吃羊”服务的理论。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接受新自由主义,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充分利用了其主导和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遇到困难时,将提供援助与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捆绑,强迫发展中国家实施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此外,美国等发达国家还通过利诱的方式,比如设立各种基金或奖学金,为发展中国家培养、输送和包装经过大量新自由主义思想洗礼的“人才”。新自由主义思想经他们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学校、媒体、政府,从而左右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自觉不自觉地执行新自由主义教条。新自由主义正是在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的推销下,得以在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传播。

三、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危害

实现羊的安全需要有富有经验的牧羊人、结实可靠的围栏、衷心尽职的牧羊犬等一起来保证。与此相对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需要有能够有效发挥组织和资源配置作用的政府、能够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来共同保证。政府、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类似羊群安全中的牧羊人、围栏和牧羊犬,而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主张分别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这三大关键为主要目标,卸除发展中国家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屏障,以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之羊”完全暴露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之狼”中。

(一)市场化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包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选择权、经济发展政策的决策权、经济活动的管辖权、对自身重要资源和战略产业的控制权等。经济主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容,独立、完整的经济主权是一国经济安全的基础。丧失了经济主权的国家,即使经济有一定的增长甚至短暂的繁荣,但这种没有安全保障的增长是无法持续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容易毁于一旦,也就毫无经济安全可言。

经济主权通常需要代表一国的政府来实施和维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规制来实现。新自由主义将市场奉为万能,鼓吹市场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主张“市场”对经济的绝对统治,甚至认为民族国家和国家主权失去了意义,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货物、资金等完全“自由”流动,其实质是以市场化的名义来限制发展中国家政府应有的作用,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产业、资源等能够任由居于强势地位的跨国垄断资本以某种形式上“公平竞争”方式被掠夺、被摧毁;使发展中国家无法实施有关产业和技术政策以集中力量实现关键产业和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从而形成对发达国家的长期依赖;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无法改变,经济安全状态永远无法改善。

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在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显得更为重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受到外部威胁,经济安全的形势就越严峻,对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就越需要政府能够有效行使经济主权,通过行使经济主权这一天然拥有“特权”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面对发达国家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非市场的方式以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比如对国家经济安全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网络信息技术,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垄断优势地位,如果按照市场法则,发展中国家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公司竞争,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网络信息技术永远依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发展中国家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集中各种资源在这一重点领域实现科技突破,才能打破发达国家的科技垄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市场能够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前提是各市场主体的实力相当,但现代经济中这种市场几乎不存在,现实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经营规模甚至超过了中等规模国家的经济总量,具有富可敌国的国际垄断能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若不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好经济主权这个盾牌,经济安全根本不可能实现。

其实,是否市场化、什么时间市场化、哪些领域市场化、市场化到什么程度等本身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范畴内的事情,发达国家强行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市场化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超越了国家边界的政府干预行为,侵犯了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破坏。

(二)自由化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稳定

如果说市场化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关系,自由化则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关系。自由化要求发展中国家取消对国内外经济主体之间“不公平”对待的法律、法规等,让资本、货物等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竞争力的巨大差异,“自由”往往变成发达国家单方面的自由,而发展中国家虽有“自由”的权利,却没有行使它的实力。因此较之市场化,自由化与发达国家的利益联系更直接、更具体,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也更直接、更具体。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弱,多数产业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那些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战略性产业,如金融、能源、电信、农业、网络等产业,不仅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对国外资本进行禁止或限制,而且还需要国家直接组织人、财、物等资源来进行培育和扶植。只有相关产业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之后,才能抵御发达国家的冲击,才能够平等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才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自由化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失去对民族企业和产业应有的保护,发达国家的商品可以自由地输入,发达国家的资本可以自由地投资和并购,自由地操纵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

在新自由主义的“三化”中,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危害最为明显。贸易自由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产业链中总是处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端而更加依附于发达国家;投资自由化使发展中国家包括战略性产业在内的诸多产业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垄断公司控制,国家重大经济利益无法保障,无法实现经济自主权;金融自由化方便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经济危机,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得更加不稳定,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发。

(三)私有化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支柱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往往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支柱,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分散、薄弱,往往需要国家聚集资源实现在某些重要领域对发达国家的赶超,以减少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依赖,维护和巩固国家经济安全,而国有企业则是发展中国家聚集全国资源的重要载体。其次,国有企业能够以国家经济安全利益为重,更好地服从国家意志,从而能够去从事符合国家长远利益但没有短期经济效益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为发展中国家在新兴产业方面超越发达国家成为可能。再次,发展中国家能够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有效地实现反周期调节,从而有效地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减少内外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对关键部门和企业的直接控制,仅仅依靠货币、财政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效果会大打折扣或者根本无效。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直接发挥调控作用,根本无法有效实现调控的目标,只能任由危机扩大和蔓延。最后,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能够直接与国外公司进行竞争,从而制约跨国垄断资本的垄断能力,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上述职能直接或间接地节制了跨国垄断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扩张。为了消除跨国垄断资本扩张的障碍,鼓吹私有化成了最直接的方法。为了让私有化看起来具有合理性,新自由主义者将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无限扩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私有化正是在对国有企业各种似是而非的批判中进行的。在私有化过程中,一部分国有企业解体为原子化、碎片化的中小企业,根本无力与跨国垄断资本竞争,最终被收购或被淘汰;一部分则落入部分高官和高管之手,形成各种寡头。由于寡头本来就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国有企业资产形成的,他们根本不仅不会维护国家利益,还可能与跨国垄断资本进行勾结;还有一部分则直接被跨国垄断资本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入囊中,国家则丧失了对某些关键产业和资源的掌控。

四、余论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灌输新自由主义,绝不是为了发展中国家的繁荣,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事实表明,几乎所有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最终都会陷入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危机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实现了持续的繁荣,哪个发展中国家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越彻底,后果就越具有灾难性。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是落后的,在实践中是失败的。那些曾经饱受新自由主义危害的国家,很多已经醒悟过来,开始抛弃新自由主义。但由于新自由主义背后有国际垄断资本的支持,仍占据着经济学的一定地位,对那些还没有充分遭受新自由主义所带来苦难的国家来说依然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一个快速崛起中的国家,这都决定了中国是新自由主义的重点兜售对象。中国应该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清新自由主义的危害,避免掉入新自由主义的陷阱。中国顺利的崛起不仅有利于改善自身的经济安全状况,而且将提升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改善发展中国家整体的经济安全状况。

注释:

①主要内容包括:(1)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2)国有企业私有化;(3)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即为富人减税,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征税;(4)利率市场化;(5)汇率市场化;(6)放松对外资的限制;(7)放松政府的管制;(8)保护私人财产权;(9)压缩财政赤字(实质是减少对中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减少政府公共产品供给);(10)降低通货膨胀率。

参考文献:

[1]雷加X.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分析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M].李杨,章添香,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夏准.资本主义的真相[M].孙建中,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4]杨斌.“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及其危害[J].探索,2005,(4).

[5]李慎明.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J].前线,2010,(4).

[6]叶卫平.国际经济旧秩序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

[7]何秉孟,李千.金融改革与经济安全――警惕“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干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8]丁冰.试析我国利用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J].当代经济研究,2011,(11).

[9]江涌.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中流砥柱[N].中国企业报,2012-05-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其它   自由主义   凯恩斯   发展中国家   垄断资本   经济   主权   发达国家   国有企业   地位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