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面向桂台合作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1 桂台经贸发展现状及其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1.1 桂台经贸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桂台经贸交流合作不断加强。2010 年以来,两地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2014 年达13.75 亿美元,截止到 2015 年上半年,广西引进台资项目累计达 1600 余项,实际利用台资额 50 多亿美元。自 2005 年首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以来,双方在农业、矿产、物流、食品加工、旅游、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果。2013 年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上,双方就加强在中草药、医药连锁、汽车零配件、食品和百货等产业领域合作达成协议,并提出以广西钦州港和台湾高雄港货物直航开通为契机,全面深化港口物流合作。

1.2 桂台经贸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桂台经贸合作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两地经贸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学生应掌握外贸通用知识和技能,通过基础理论+外语+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熟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同时,具备单证制作、报关、报检等专业技能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其次,熟悉桂台经贸合作的政策法规和文化惯例,广西与台湾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税收体制、通用货币等方面存在差异,文化习俗也有一定差别,双方在国际货物运输、检验、报关、结算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从事桂台经贸工作的相关人员应熟悉两地之间的差异,以减少或避免经贸合作中的摩擦。再次,有针对性的了解桂台贸易的商品知识,客观全面的认识贸易商品的属性、检验标准和要求、商品市场行情、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和贸易要求等。最后,具备一定的解决经贸问题的实操能力,以实现高校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2 面向桂台经贸合作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现存问题

面向桂台经贸合作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原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开了部分与台湾经贸合作有关的课程,如《两岸经贸合作法律与规则比较研究》、《桂台合作路径与发展战略研究》等。从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1)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课少,实践课不足。本专业的课程主要由五大类构成,分别是:专业课程(专业必修 6 门+专业实践 2门)、英语课程(公共英语 8 门+商务英语 2门)、公共课程16门、桂台模块课程5门、其他专业选修课程若干。从课程结构来看,英语类课程和公共类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专业课明显偏少,尤其是实践课不足。

(2)课程内容缺乏特色,通用知识课多,针对桂台经贸特色的课程少。桂台经贸合作涉及面广,其中规模较大和相对成熟的产业主要是农业、建筑材料制品、物流、食品饮料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房地产等,而目前关于上述内容的课程还没有,部分知识只是以案例的形式在某些课程中提及,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效果一般。尽管学校尽力做了各种实践安排,但实践效果与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

3 面向桂台经贸合作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综合上述问题,结合桂台经贸合作的特点和趋势,面向桂台经贸合作的国际贸易专业应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设计等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和创新,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3.1 适时调整课程结构

国际贸易是动态的,不同时期重点和热点也不同,教学管理人员应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更合理的安排课程结构。对于国际贸易通用知识和技能,应注意不能偏理论轻实践,从现行教学计划来看,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绝大部分是经济学理论课,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因为学分问题放在选修课中,学生学习没有保障,可将商务函电、商务谈判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安排到专业必修环节。对于交叉性课程可整合,国际贸易专业有多门课程是专业与英语交叉,如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函电、国际商务单证等,学校对英语有总学时的要求,可在要求范围内适当减少公共英语课程,增加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既加强了英语学习,又保证了专业课程学习。而对于桂台合作模块课,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桂台经贸合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带入课堂,通过专题介绍或讲座等,引导学生关注两地经贸前沿。

3.2 丰富和细化针对桂台经贸合作的特色课程

目前该专业已开设的有关桂台经贸合作方面的课程只有两门,很难满足两地经贸发展对外贸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可根据这些新变化进一步丰富桂台模块课,细化某些专业课程,例如根据桂台贸易的主要商品适当增设商品学知识,就广西重点发展产业,也是桂台两地有意向合作的港口物流业可增设港口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对于国际贸易地理和报关报检实务等课程,可结合桂台两地的贸易地理文化和报关报检程序、法规等细化知识;同时完善教学计划中已有的课程,如在桂台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和机遇专题中,可展开了解台湾经济发展史、两地产业布局比较、CAFTA 和ECFA 背景下两地经贸合作机遇等。

3.3 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和社会实习

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教学,其涵括的外贸职业技能有商务谈判、制单、跟单、报关、报检、货物运输代理等,主要通过校内学习实训和校外实习等培养形成。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岗位有限,校内实训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如何保障专业实践水平提高?可参考借鉴台湾地区关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设置,从三方面来强化实践教学:一是课程设置时突出操作类课程的比重和实践学时,某些实训课程可连续开设几个学期,实训操作不间断;二是实践方式多样,参观企业或政府服务部分,参加讲座,参加技能培训,学校努力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三是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实践教学,台湾有非常好的校企合作传统,学术支援企业,企业配合学术,同时,学校也非常注重校友服务,通过历届校友的人脉和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教学铺路搭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其它   国际贸易   专业   经贸合作   专业课程   广西   台湾   两地   课程体系   经贸   课程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