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致富成功故事有哪些

  创业致富是最直观和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很多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以下是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业致富成功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创业致富成功故事篇1:博士的辛酸财富路

  在江苏苏州新区最繁华的商贸金融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杨木武正坐在办公桌前与伊朗客户电话联系,一边交谈一边用桌上的电脑查看客户需要产品的相关资料,微黑的脸庞透着自信。

  杨木武是苏州大学历史专业20xx年毕业的博士生。

  为了谋生,他曾经在工地捡过石头,在菜场贩过蔬菜。而如今他已是一家年产值过千万的贸易公司老总。

   从白领到杂工

  杨木武本科就读于苏大外语学院,1993年毕业后带着200元钱只身来到海南。由于他英语出色,老板让他去做外贸。杨木武如鱼得水,当他的很多同学还只拿着一个月100元工资时,他已经赚到1000元一个月了。

  但是好景不长,国家从1994年开始整顿海南的房价泡沫,杨木武所在的公司开始揭不开锅,他只好带着十几个民工在被太阳烤得炙热的火山岩上捡石头、种树。一年后,杨木武用省吃俭用的1万元钱给远在江苏盱眙的哥哥讨了一房媳妇,自己则回到了苏州。

  1996年,杨木武在苏州虹桥友谊商城食品部做经理时认识了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女人。为了获得苏州户籍,杨决定考研。

   硕士生当菜贩

  因为考研,杨木武辞去了工作,在双塔菜场卖起了菜。

  他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货,5点回到菜场卖菜,卖到7点回学校上课,女友留下继续做生意,到8点钟回单位上班,下午,他过去继续卖菜。因为很靠近学校,那时候他最尴尬的是见到师兄弟和老师。

  因为没有经验,他们卖菜吃了不少亏。而且靠卖菜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他们几乎留不下任何积蓄。那段时间,杨木武的体重掉了10多斤。

  “拿到研究生入学通知书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杨木武以超过分数线40分的成绩考进了苏大历史系。那时,考上研究生就等于什么都有了,杨木武这才鼓起勇气去拜见老丈人,他和女友的地下恋情终于获得“名分”。

  杨木武说,卖菜的日子虽然辛苦疲惫,但他没有放松自己的课业,他认为既然做一件事就要认真去做,咬咬牙就坚持过来了。

   读书赚钱两相宜

  不久,杨木武又借着外语优势做起了银行点钞机的生意。借助着以前在社会上闯荡积累下的一些人脉资源和网络资源,他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顺利地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万元。

  20xx年,在拿到硕士学位的同时,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本以为就此走上经商道路,但由于杨木武在学业上的优秀成绩和可挖掘潜力,导师王国平教授挽留他继续读博士。王教授非常支持杨木武边学习边创业,并多次在他面临抉择的时候给予指导、支持。在读博期间,杨木武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据介绍,公司分为自主研发制造和对外贸易两个部分,制造主要是生产银行业所需的一些仪器。而贸易方面则内容广泛,触角还伸展到美国、新加坡、伊朗等十几个国家。

  生意上做得精,杨木武在学业上也非常成功。在20xx年苏大百年校庆之际,他与导师王国平教授一起合作翻译编写了《东吴大学校史》,为百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并作为惟一的学生代表前往台湾东吴大学访问交流。

   志存高远真君子

  杨木武认为,虽然他现在从事的行业与他的专业并不一致,但专业知识确实是帮助他成功的武器之一,“与外商交流时,在英语与历史方面的积累能带来沟通的便利,很容易就与他们成为好朋友,生意也就很自然地谈了下来”。

  此外,由于学习历史需要对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作深入研究,这又使得他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前瞻性的认识,对贸易领域的投资对象有更准确的把握,这一切都是他成功的利器。

  “一个人如果要做事业,就应该从小事做起”,杨木武想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学毕业生们,就业不要挑三拣四,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只有在底层的磨炼中才能积累经验: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刚开始工作时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落差,会遇到许多挫折,一定要调整好自己心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创业致富成功故事篇2:一个靠网店致富的80后新型农民

  祖辈三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过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生活。不想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出了一位靠电子商务创业致富的新型农民。每天坐在家里的电脑旁,敲打一下键盘,就可以将自己家吃不完的黄花菜全部卖出去。家里的黄花菜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采摘了。以前,父母不知道怎么将这几千斤黄花菜变成钱,现在不用愁了。近日,管小伟急匆匆从广州回到家乡,筹划着今年的黄花菜网络营销计划。

  背着父母借款4000元立志创业

  20xx年初中毕业后,管小伟即踏入社会,那年他才16岁。一个农民,本应该老老实实一辈子与土地和庄稼打交道,可他不甘心。他要创业,要混出和父辈不同的样子来。

  没技术没学历没背景,要想创业很艰难。他只能先选择在广州一家礼品厂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也就400多。

  20xx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见一个同事在淘宝网上开了家服装店,收入还不错,比打工轻松有趣多了,于是也萌生了开网店的念头。他开始经常到网吧上网,在淘宝社区查看别人的创业经历,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心得,憧憬自己的未来,常常激动得彻夜难眠。

  20xx年8月,管小伟开始真枪实弹的干起来了。开网店,有两件法宝不可缺少,一是电脑,二是相机。他身无分文,没有钱怎么办?他想来想去,最后鼓起勇气,背着父母开口向堂哥管凌云借钱。管凌云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网站搞软件设计,听说堂弟要创业在淘宝搞网店,非常支持,当即汇给4000元。管小伟花2999元买了台神州天运Q1400笔记本电脑,另1000元买了台尼康L16相机,有了这两件法宝,从此开启了他的淘宝创业之路。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创业的路走得很艰难

  设备问题解决了,可是父母却不理解,他们不懂什么电子商务,觉得这无异于天方夜谭,是在胡闹,劈头盖脸把管小伟骂了一顿。在家里一捣鼓电脑,父母就是一顿骂。看来,在家里是干不下去了。但是,既然开了头,就决不能放弃,要一干到底。他想,只要自己干出成绩,父母会理解和支持的。

  他只身卷起铺盖,只好又去了广州,不是去打工,而是和弟弟一起租房子开网店创业。管小伟没有工作,一天就泡在网上,全部开支就是弟弟每月工资1000多元。除了房租、网费,两人的生活费只能每月控制在300元内,所以每顿都不敢多吃一口,早餐不吃,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管小伟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接触过电脑,只在打工的时候学过五笔打字,只有拼命自学。网站注册后,卖什么产品呢?开始尝试过很多产品,没有资金进货,开始就托朋友,拿来他们厂里库存的小包来卖;没钱买其他照相器材,就在墙壁上面挂一张白纸拍照。慢慢业务熟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拳头特色产品,定位不准,生意也一直做不大。管小伟说,那段时间很苦恼,做梦都是淘宝。

  家乡的黄花菜成了他创业的幸运花

  正在迷茫间,说来也巧,有次弟弟回家带了一些家乡的黄花菜来广州,管小伟灵机一动,这不是自己冥思苦想的理想产品吗?他把弟弟带来的黄花菜稍作包装,拍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放在了自己的网店里去卖。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有个买家来,一次买了好几斤。

  管小伟想,老家是黄花菜原产地,货源很足。他家年产黄花菜干就有4000多斤,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菜农达40万人,总产量超过全国的一半,是国家命名的“黄花菜原产地”和全国最大的黄花菜种植基地, 每年出产黄花菜干约30万吨,占国内市场总额的80%。全县黄花菜年产量又主要集中在该镇。黄花菜营养价值高,是难得的营养生态食品,市场前景肯定是乐观的。想到这里,管小伟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当即收拾行囊,从广州再次回到了老家。

  苦苦寻觅这么多年,管小伟终于找到了自己创业的支点和突破口,从此,管小伟的创业走出了迷茫的低谷,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回到家里,管小伟首先将自己在网上卖掉了黄花菜的事情,说给父母听,并演示给他们看,两个老人先是半信半疑,后来,看见儿子一天天往外寄黄花菜,家里接到的汇款单慢慢多了,才真正相信,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捣鼓那些个网店还真能赚钱。

  淘宝上每天有4000多单黄花菜挂在网上叫卖,如何突出自己网店的特色呢?

  管小伟一是尽量在网上展示黄花菜原产地的实地照片,以及黄花菜的营养知识,表示有充足货源供应;二是将黄花菜从采摘到加工的整个过程拍下来,展示给买家看,让他们了解整个流程,并保证黄花菜的质量、环保和生态;三是做好服务并加强与买家和网友交流,在网上征集黄花菜谱,供大家参考和交流。这样,买家知道了他家的黄花菜都是他老妈亲自摘晒,自然风干。不像传统加工黄花菜行业都是当地采购商收回去,经过几次转手,中间有些老板还会添加化学剂。买家很相信他卖的黄花菜的质量。

  生意做起来后,发货又出现了难题。农村不通快递,平邮速度又慢,从老家发货一般都要十天半个月,很多买家接受不了,特快专递又太贵。为此,管小伟又一次去了广州。那次去时随身带了几十斤黄花菜,卖完后,再叫家里人从老家发平邮到广东,每次发100多斤,管小伟在广州接到货后,再包装发到买家手里。但是总这样中转也不行,在广州消费又高,卖黄花菜赚的钱花得一干二净。不过,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了黄花菜的网购市场,更下定了管小伟做下去的决心。在广州做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消费太高,最后还是回了老家。也算是运气好,在衡阳市一位也做淘宝的老乡,要管小伟把货包装好通过镇里开往衡阳的班车,托运到他那儿,由他帮着发到客户手上。这一招解除了管小伟的后顾之忧。20xx年,家里的几百斤黄花菜全卖完了。

  管小伟自豪的告诉记者,他每年除了卖完自己家里的黄花菜之外,现在还要从农户家购进,才能保证货源。每年12月是旺季,最多一天卖了1万元,网上最多每天有10多万浏览量。每年收入比做一个死农民,不知要强多少倍。

  后面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现在,管小伟全家出动做淘宝,并带动了本村几个年轻农民做淘宝。他的目标是:以淘宝为中心,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巨大优势,让所有喜欢吃黄花菜的朋友们,吃到原产地高品质的黄花菜。他的梦想是5年之内能通过淘宝建一个品牌。他还和祁东县城的谭斌、姐姐管芙蓉以及本村的管小勇,准备成立一个黄花菜网络营销联盟,进一步做大做强黄花菜销售,并将祁东的其他土特产也实行打包网销。

创业致富成功故事篇3:一碗拉面生意做到90亿

  上海市淮海中路金钟大厦31层味千拉面中国总部的一间窄小的办公室内,站满了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士。

  他们正围着房间正中央桌上摆放的两大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和几个空碗,热烈地交谈着。

  “我们开始吧。”随着角落上一位戴着银框眼镜,卷发披肩的中年女士提议,服务员开始将每个空碗里盛上面条,大家也纷纷端起品尝,顿时,办公室里响起了一阵碗筷碰击声和人们吃拉面时会发出的特殊声音。

  这位中年女子叫潘慰,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主席兼行政总裁。这群吃面条的人,便是味千中国的高层们。这道品尝面条的工序,叫做试吃,对于半年更换一次菜单,每年菜品更新率高达40%的味千拉面来说,是每月都要频繁进行的工作。而老总们手中的这碗汤面,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在你家楼下味千拉面的新产品菜单上。

  “你们觉得哪碗味道好?”潘慰一边咂着口中的汤,一边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倒是觉得第二碗味道好,第一碗只是喝进去觉得香,但是过去就过去了;第二碗的香味更醇厚,吃完了还留在喉咙间。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可能更喜欢这种有内涵的。”

  十年快速扩张

  具有内涵的快餐拉面,这是潘慰一直追求的味千拉面品质。味千拉面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健康食品。尽管味千拉面主要菜品是中国传统的面食,但按照潘慰的说法,味千拉面并不完全属于中餐,而是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传统餐饮之间的“快速休闲餐厅”。对于中西餐的差别,潘慰有句著名的论断:“西式快餐是饭在等你,中式是你在等饭。”而味千拉面则巧妙地结合了中餐的口味、营养和西餐的快速。

  20xx年前,味千拉面在深圳开出内地第一家连锁店时,就在工业区扩建了一个食品加工厂,称为中心厨房。之后珠三角地区所有味千连锁店的产品,都来自于这个中心厨房。1999年,公司又在上海兴建了一家中心厨房,负责为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的门店提供产品。目前,味千拉面全国167家门店的骨汤原汁、面条、原料,都采取统一生产、统一采购,门店的后厨只需进行最后的简单再加工工序。

  在味千拉面上海淮海路店装有透明玻璃的后厨,工业化的煮面过程犹如一条生产线:成包拉面从中心厨房运来,每包一碗。每口大锅里有6个笊篱,拉面放进去后定时,时间一到,笊篱自动浮出水面。厨师把面倒入碗中,盛上用统一配送的原汤勾兑的骨汤,熟练撒上完全按比例调配的配菜。一碗味千拉面上桌,短到只用3分钟。

  所以,潘慰自豪地说:“我们全国所有门店的100个菜品中,每一碗面条,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是一模一样。”

  凭借特别的市场定位和标准的工业化生产,在经历创业之初每年7至8家店的稳步发展后,从20xx年起,味千拉面进入高速扩张阶段,每年以20到30家的数量开出新门店。不知不觉间,味千拉面如雨后春笋般悄悄地在各大城市出现。

  192倍超额认购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潘慰开始考虑上市融资以图发展。当时,很多风险投资都从科技、媒体、电信等行业抽离,将目标投向盈利丰厚且增长迅速的餐饮业,味千拉面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风投注意。但是,潘慰谢绝了所有风投。

  “我们不缺钱,为什么要风投来稀释股份?而且一两亿元的融资也不是很多。”说这话时,潘慰语气颇为自信:从发展初始,味千拉面的现金流就比较充裕。

  20xx年伊始,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凭借一己之力,展开登陆港股的进程。受惠当前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概念的追捧,味千在推介过程中,获得192倍超额认购,融资2.5亿美元。国际发售部分,也获得大投行热捧。

  关于推介,潘慰有一个故事。三年前,美国某投行基金经理来到上海,碰巧看见南京路上一家味千拉面门口排着长队。20xx年这位基金经理又来到上海,结果在同一家味千拉面店前看到同样场景。这使他认识到味千的投资价值。不久他听说味千在香港推介的消息。最终,该投行成为认购味千股份的几个大基金之一。

  3月30日,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38.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交易,成为内地第一家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连锁餐饮企业,打破餐饮业不易上市的僵局。

  20xx年9月5日,潘慰在香港交出味千上市后的首份中报:今年上半年,味千营业额达人民币3.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6%。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大涨91%,每股盈利为0.1217元。

  谈到上市愿景,潘慰说:“我们需要通过上市认定公司价值,也为味千走向国际餐饮品牌铺路。”

  特许加盟开放在即

  创业至今,味千拉面店面一直分为标准店、经济店和旗舰店三种,三种形式都是直营店模式。这种做法让外界非常费解,对连锁企业而言,开放加盟权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增加品牌影响力、减少经营风险。

  “加盟店太难控制了,我们担心一家店没做好就砸了招牌。”潘慰解释自己当初的担忧。但她同时也知道,一旦上市,味千将面临超常规发展,开放加盟权势在必行。

  为此,味千经过谨慎调研,与一家日本公司合作开发出加盟管理系统,以保证加盟店质量。之后,味千“将改变过去直营为主、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特许经营”内容首次在招股说明书上披露。消息一出,潘慰手机快被打爆了。

  尽管特许加盟开放在即,但味千迟迟没有对外公布加盟条件。经过审慎制定,在中报发布会上,味千才宣布:目前味千仍不接受个人代理的加盟要求,加盟者必须是在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达到600万元的企业。同时味千推行区域性加盟,即加盟者必须有足够实力承担整个地区的经营管理。这种加盟方式在业内尚属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励志   励志故事   东吴大学   黄花菜   苏州   拉面   广州   淘宝   面条   中国   买家   父母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