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郑和远航》相关含练习

[学习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将段落分层次。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第一至第五自然段),主要写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至三自然段),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命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第二层(第四自然段),写郑和与所到的亚洲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第三层(第五自然段),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第二段(第六、七自然段),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郑和第一次远航,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字词点击]
本课要求书写的共8个字,其中左右结构的3个,多为左窄右宽的结构,写时注意间架结构的比例安排。“撕”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匀称。“瓷”下半部的“瓦”要占一半并放稳。“监”下半部只占三分之一。“遣”、“魁”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更要注意位置和比例。

[疑难解析]
1. 郑和远航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表示当时我国的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②表现我国古代人民不怕困难的顽强探索精神。③开阔了当时中国人的眼界。④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
2. 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什么课文只写了第一次的经历?
①每次出海的情况大致相同,每次都详写就显得重复罗嗦,没有必要。②第一次最困难、最难忘,所以详写第一次。③集中写一次才能写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评赏析]
1.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仅仅二十几个字,就描绘出了欢乐的人群送别浩浩荡荡的船队时的壮观场面,其中“像……巨龙”、“浩浩荡荡”更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船队的浩大气势。
2.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这段话共两句。第一句告诉我们,在海上航行,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上险恶的风浪,那么险恶的风浪到底是怎样的呢?第二句话则具体地写出狂风、海水、巨浪的厉害,读来令人心惊胆寒。
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边做批注。

[课文链接]
郑和(1371或1375—1433或1435),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进昆明市晋宁县)。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宫监(负责宫室营建和皇室需用物品的采办),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原先信仰伊斯兰教入宫后又信仰佛教,佛家以佛、法(佛教教义)、僧为三宝,他也因此被封为“三宝(三保)太监”。
1405年郑和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和印度洋沿岸一带。船队首先抵达占城(今越南南部),然后往南到达爪哇、旧港、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再往西航行到到满剌加(今马来西亚)、古里(今印度南部)等国。第二年夏天返航,在1407年10月还朝。后来,郑和又先后六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前三次都到达古里即返航,后四次则横渡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及东海岸。前后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总共访问了30多个国家,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不剌哇,竹步(今索马里)和麻林(今肯尼亚)。
1432年,最后一次下西洋时,郑和已是61岁高龄。第二年初,就在返航途中,郑和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
参考书目:
《郑和下西洋》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版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海洋出版社1988年版
相关网址:
长江第一港——郑和频道
郑和网
中国郑和
郑和文化
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自我测评]
基础练习
一. 读一读,再抄写。
丝绸 魁梧 派遣 浩浩荡荡 化险为夷

赠送 健步 瓷器 扶老携幼 严阵以待

二. 多音字组词。
fú( ) shuài( )
佛 率
fó( ) lǜ ( )
三. 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

(2)形容风浪大的词语。

(3)形容气势大的词语。

四.判断,是比喻句的打“ ”。
1.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
2.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 )
3.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 )
发展练习
一. 看看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图书,把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讲给父母、同学听。
二. 收集有关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做成资料卡,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再用搜集的资料,按一定顺序,写成一篇文章。
趣味语文
将成语与相关人物用线连起来。
两袖清风 李白
卧薪尝胆 刘备
三顾茅庐 于谦
鞠躬尽瘁 勾践
梦笔生花 诸葛亮
映雪读书 赵高
指鹿为马 孙康

[参考答案与提示]
基础练习四:1. 2. 3.
趣味语文:依成语顺序对应的人物为:于谦、勾践、刘备、诸葛亮、李白、孙康、赵高


(本教学案由瑞金路小学吴宁萍老师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   勾践   印度洋   巨龙   西洋   船队   巨浪   浩浩荡荡   风浪   课文   词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