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

引导孩子在丰富的语境中识字
           -----《识字7》看图会意形式识字浅谈
       《识字7》采用的是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课文共分两部分:其一是看图识字学词;其二是儿歌,帮助孩子在诵读儿歌中感悟字意。本课教学目标是学会“众、群”等九个生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朗读儿歌,在朗读中感悟“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识字、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但如何让孩子在在认识汉字中学会识字、形成主动识字的兴趣?我想这是低年级段识字教学难点。为此,结合会意字构字特点,我想本课教学应努力丰富文本语境,让孩子在丰富的语境中认识汉字、感悟字意,进而培养其主动识字的兴趣。
       一、简笔画 直观再现字意教学伊始,老师在黑板上用线条勾勒一个人形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课本上是一位小朋友上学的彩图,富有生活气息,为孩子多乐于接受。但考虑课本上是多幅图及字、词、儿歌一起呈现出来(教学挂图上也是如此),让学生观察课本或彩图,必将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思维。之后,再板书“人”字,让学生说说“人”字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在图、字形联系中感悟象形字造字方法,感受汉字的奇妙。然后再让学生用“人”字组词。照此方法,引导学生图、字形相结合认识“从”、“众”二字,读准“从、众”的韵母是“ong”不是“eng”。不过在引导学生认识“众”字时,要引导学生明确“众”并不只是指三个人,而是指很多人。在此基础上,读好“群众”一词。
      二、读儿歌 诵读中感受字意儿歌第一句“二人从,三人众”揭示会意字是怎样构成的。这一点学生一读就懂,教师不必多讲。第二句“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揭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从另一个侧面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了“众”的意义。读儿歌,我设计了以下几遍读:一读:读通、读顺。二读:在读顺、读通的基础上,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下列字音:心,前鼻音;成的韵母读准。三读:读出疑问。要求孩子一边读儿歌,一边体会: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要问?结合孩子提问题,老师讲蚂蚁搬青虫的故事,帮助孩子感悟“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再让孩子结合生活谈谈认识,从而构建新的认识。四读:感情诵读。加深体会、积累语言。这一边读,让孩子边读可以边做上动作,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当孩子用词精妙时,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课例《识字7》认识“木、林、森”,感悟会意字的特点。当孩子认读“森林“一词后:生:老师,我没有见过森林,森林是什么样的?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我想其他小朋友也一定很想知道,下面我们来看看彩图。(师出示彩图)。谁看图,告诉张路小朋友森林是什么样的?生:茂密的森林。师:“茂密“什么意思?生:树木枝叶长得很密。师:“茂密“这个词用得好!谢谢你,教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个新词。能读读告诉老师森林很茂密吗?生边做动作边读。师:森林的确很茂密。能带领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读一遍吗?生带领其他小朋友读。师:谁能再说说森林是什么样的?生:无边的森林。师:“无边“这个词好!森林像草原一样无边无际,你善于活学活用,真聪明。生:碧绿的森林。师:“碧绿“一词用的妙。森林不但大,而且富有生机。教学中,孩子能用一些精妙的词语准确生动的回答问题。是孩子良好语感的表现,也是孩子积极思维的外现。对于孩子这样精彩回答,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1、结合具体语境,给以具体准确的评价,如“‘碧绿’一词用的妙。森林不但大,而且富有生机”等。
      2、给孩子具体诠释的机会。如让孩子说说“茂密”是什么意思,进一步进行语言训练。
     3、给孩子诵读释情的机会。汉语是形象的语言,是富有诗意的语言,是易于抒发内心情感的语言。当孩子回答“茂密”、“无边”等词语时,可以让孩子通过诵读来表达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进而强化语感。
     4、给孩子一个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孩子带领其他孩子读读,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   汉字   语境   会意   茂密   儿歌   小朋友   森林   老师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