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巴金的《日》、《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在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板书文题、作者)。  

2. 明确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略)  

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3)、《月》文中的句子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回答。  

(5)、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两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相通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明确:(1)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写那些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的人。这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写法。  

(2)《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的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3)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4)目的是想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  

(5)两者是相通的。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四)自主学习(二)  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用下列的句式进行赏析。我认为“                          ”这句子很美,它美在                               

(五)质疑问难,巩固拓展      

1.    再读课文,让学生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并解答或探讨。  

2.    推荐读物:(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2) 《做一个战士》(八年级(下)自渎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八年级语文   夸父逐日   目的   嫦娥奔月   历史背景   飞蛾   短文   课文   文中   巴金   感情   作者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