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 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重难点 
    1 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 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着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一、 预习提示:
    1 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 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对照注释,诵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 
    2.内容与形式梳理。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提示: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着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梳理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段)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着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三、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2.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3.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着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着《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4.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着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四、 欣赏品味。
    1.自选语段来阅读,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以第2段为例): 
    第2段:作者着力表现了自己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写自己的地位,先以“固主上所戏弄”几句来表现其低下,进而使用一组假设关系的句子(“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来突出其低贱。写自己遭受的屈辱,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依次排开,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感人至深。 
    2 欣赏品味。 
    主要通过品读课文来领会其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无间的特点。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课文第2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第3段写古代贤人被辱着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报任安书》课内演练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曩(nǎng)者      阙(què)然     囹圄 (líng yú)   
    b.倜傥(tìtǎng)    愤懑 (mèn)       放失 (shì)
    c.缧(léi)绁       闺合(hé)       剌(là)谬
    d.强(qiǎng)颜     将相(xiàng)    愠色(yùn)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下至于兹(现在)  不逊(不谦虚)  
    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 幸勿为过(过错)
    c.弥甚(更加)  若有所亡(失)      
    d.累百世(积累,经历)  曼辞(美好)
    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订)        
    f.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                 b.窥镜而自视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瞋目视项王
    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仆诚以着此书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思垂空文以自现c.放矢旧闻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e.则仆偿前辱之责      f.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恨私心有所不尽            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
    7.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                 b.窥镜而自视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瞋目视项王
    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9.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1.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12.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着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着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着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1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5分)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15分)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12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3.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
    6.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四.句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意思表达完整.连贯。(字数不要求与原句相同)12分
    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尽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四.百姓好比江河水,虽然它可以浮舟,但也可以覆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二语文   空文   愠色   富贵   发愤   倜傥   蝼蚁   进士   句子   作者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