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学习目标】
1.探究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多极化格局的关系。
2.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涵义。
3.掌握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和欧日中及第三世界力量的上升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4.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中探寻中国发展措施的能力。
【学习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学习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学习流程】
走向联合的欧洲
背景——____________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_____的道路。
过程——_____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________》,决定建立_____________;_____年,欧洲煤钢共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影响——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西欧国家开始摆脱_____的控制,推行________的外交政策。                  
从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进一步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美国对日本的惩办和民主改革
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_____改革,以铲除_________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_________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对日本政策改变
 1、“冷战”开始后助日恢复经济——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_________;将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___________。
 2、朝鲜战争中成为美国后勤基地——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__________,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西方各国扩军备战采购物资,为日本商品进入________敞开了大门。
日本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_________,重视_____。提出“________ _________”的口号.这些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随着_____的发展和_____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兴起背景:1、二战后,___________蓬勃发屉,许多国家从________下相继获得独立。2、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独立,主张_________,_________,不结盟运动兴起。
正式形成:_____年,在________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___________举行.会议表示,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_________和_________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
政策:_______、________
重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动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1、推动了____________深入发展,加速了______________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______________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_________。

【重难点导析】
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
①具备客观条件:谋求统一是欧洲政治家长期的愿望。欧洲的国家有共同的地域,语言上有相通性,而且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为统一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的条件。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现实原因: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的推动。欧洲和苏联格格不入,而且威胁日渐严重,同时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寻求发展安全,各国必须走向联合,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原因也是根本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同时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课堂演练】
1、促使法德两个政治上的宿敌开始走向和解的标志是( )
a.《巴黎和约》的签署               b.《巴黎条约》的签署
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签署     d.《罗马条约》的签署
2、(xx年北京卷)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3、下列叙述中属于日本二战后经济恢复的因素有1.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清除封建残余2.美国出于与苏联对峙的考虑由限制转而扶持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马歇尔计划的援助4.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 1、2、4        b.1、3、4        c. 2、3、4        d. 1、2、3
4、二战后美国由打击、限制日本经济政治的发展转而支持、扶植日本的发展,其根本的出发点是( )
a.与苏联对峙、抗衡               b.积极准备进行对朝战争
c.维护自身利益、称霸全球         d.防止日本被苏联攻占
5、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  )
a.反殖民主义   b.反霸权主义   c.非集团、不结盟   d.第三世界利益一致主义
6、阅读下列材料新课标第一网
1948年及1970年美国和法、德、日、英四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表:
年代 美国(%) 法、英、日、联邦德国之和(%)
1948年 54.6 19.6
1970年 37.8 31.5
回答:
(1)据材料,美国和欧共体国家及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变化对美日关系、美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不结盟运动   欧洲共同体   西欧   苏联   欧洲   日本   美国   地位   趋势   政治   多极化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