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析记字形,学习写字。了解图上描绘的事物,认识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观。
难点:借助图片理解词义,熟读词串。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觉得和家乡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旅行家,一起去饱览一下祖国大江南北的美丽风光。
二、借助图画。初读韵文
 1.出示词串及挂图。师做导游美美地范读,生在轻音乐声中看图欣赏。
 2.小游客们,能自己读读介绍风光的词串吗?注意读准字音。(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正音)
 3.同座合作学习,玩游戏“读读找找”。(一人读词语,一人在图上找出相应事物,互相正音)
 4.请学生上黑板前,将词语卡片贴在挂图相应的位置上。
三、精读韵文。拓展想象
 1.能自己再读读词串吗?比比哪位游客最细心,看出词串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自由读词串,根据问题作勾画。)
  小组讨论,交流结果。
 2.画出祖国版图,根据学生回答,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地点名称,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1)学生说到塞北,就用黄色粉笔在版图西北部板书出“塞北”二字,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用黄色表示“塞北”,引导学生看图想象,点出塞北黄沙漫天的特点。
    师小结:在祖国的塞北,阵阵秋风吹来,黄沙漫天,风沙中一群膘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自由驰骋,多么的壮观呀!这排词串该怎么读呀?(试读、指名读、评议、范读、齐读)
 (2)词串还写了哪几个地方?该用什么颜色表示,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用绿色粉笔在版图上板书出“江南”,用红色或蓝色板书出“海岛”,用白色板书出“高原”,引导学生看图或根据平时的了解说说这几个地方的特点,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3.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一年四季自然风光非常秀丽,北有黄沙漫天的塞北,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西有冰天雪地的高原,东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景致不同,风情各异。(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词串)
 4.孩子们随着老师一起欣赏了祖国的美丽风光,你能当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或是今天学到的新词来介绍一下这几个景点吗?(自己准备,小组交流,推选代表上台介绍)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四个生字“骏、塞、骄、岛”,认读。
  2.出示笔顺图,自己书空练习,想想怎么记住这几个字7    .
  3.小组讨论:你怎么记住这几个字?师巡回参与讨论。(引导用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法、编儿歌记忆法等来记忆生字)
  4.交流自学结果,师指导书写。(强调“岛”是半包围结构)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师强调“三个一”。
  五、延伸训练
    请小朋友们在课后去看看祖国的地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查阅资料,或是向父母了解一下这些地方的特点、物产,为我们这些小旅行家今后的出游作好准备。
课前思考:
当我读完这一课的词串,随即想起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爱你啊,祖国》的第一小节: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因为是整个系列的教材,我相信编者在此是有通联之处的。而这组词串的排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四行分别为祖国的四个典型区域:塞北草原、江南海滨、南国海岛、西藏高原,其行程方向为:北 东 南 西。而除骏马对杏花略显不够工稳,其中一二、三四又分明两两相对。所以若按列来读自然又是一番发现:每一列词语都属一类:第一列:区域的代表事物(塞北的骏马、江南的杏花、海岛的椰树、高原的牦牛);第二列:各区域的典型气候特点(塞北多秋风,江南多春雨、海岛多骄阳、高原多冰雪);第三列:概括了我国的地貌特征:西高东低、南热北冷。
配合词串,课文有四幅插图:
第一幅:秋日的草原,天高云淡,“疾风知劲草”,更显骏马的潇洒。随那奔腾的马群涌来的还有那悠扬的马头琴声,腾格尔的《我的家》早已萦于耳际。而孩子们更多的可能回忆起去年的《草原的早晨》。
第二幅:一幅优美的水乡图,自然使孩子们想起《水乡歌》。而那烟雨蒙蒙中,又有多少吟诵江南的诗句如丝如云般牵着你的心儿,醉心于此。
第三幅:经典的南国风情,对于北方的孩子们来说,那是一个天堂一样美丽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寒冷,有的只是骄阳和白沙,还有那像传说一样神奇的清凉的椰子。
第四幅:绵延的雪山本身就是一种神圣,那“长发”的牦牛更让她有了一份圣洁。“高处不胜寒”啊!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可弥补地域带来的陌生。当然如果有多媒体的介入,一切会更丰富起来。
本课采用的方法是词串识字,这种识字形式所安排的内容,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连起来读,则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读——全班跟读
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你们想先飞到哪去看看呢?
1、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图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谁是主角?(马)(出示马图)什么样的马叫骏马?指答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指读——齐读
(2)、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多舒服的风啊,齐读“秋风”。
(3)、(听音乐,师做动作)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1)、(出示图画)看图,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
(2)、理解“杏花”“春雨”
(3)、江南美吗?读词串。女生读——男生读
3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1)、齐读“海岛”,贴词。海南岛什么水果最多?(出示图片和“椰树”)齐读“椰树”
(2)、(出示图片)为什么小朋友到了海南岛,小脸都变黑了?怎么回事?(指答)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太阳很厉害,是哪个?(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小组赛读)
(3)、海边的景色多美啊,试着读好这个词串。自由读——指读——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4、学习“牦牛冰雪高原”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往哪飞呀?
(1)、齐读“高原”。高原的地势很高,(简单画高低)
(出示图片)看图,你有什么感受?(指答)冰雪好大呀,谁来读这个词?(指读)
(2)、在高原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好帮手,(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是宝,它的毛很长,可以做绳索、帐篷,它还可以帮人们耕地、运输,被称作“高原之舟”)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齐读“牦牛”
(3)、让我们带着敬佩读好这个词串。男生读——齐读
5、飞机降落了,我们去了祖国的四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齐读
(1)、归纳课文特点。用几个词就把不同地方的风景写了出来,多美啊!
(2)、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来再来读课文。(齐读)
(四)、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1、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你会记哪个字?想想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指答)
2、相机识字
塞   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你能给“塞”字组词吗?怎样写好这个笔画多的字呢?师范写,学生描“塞”,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岛   岛是什么样的?(示图)师讲解:四面都是水,中间有陆地,有许多石山,小鸟在海洋上飞累了,就可以停在山上休息,(示鸟)有山有鸟就是岛。组词。
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范写,生说笔顺,学生描“岛”,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骄   这个字读谁的音?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组词。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马的横边成了提,撇不要写成横)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左窄右宽)生自己描红。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旅游,收获了不少知识,请你回家后用词串中的词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一、指导学生看着插图用词串说一句完整的话。
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得具体、生动,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我根据四幅插图设计了四个填空题:
1、一匹匹(      )迎着飒飒的(     )在茫茫的(      )草原上奔驰。
2、(    )的春天来得早,(      )像牛毛,像细丝,像细细的绣花针……山坡上的(     )已悄悄开放。
3、(    )风光迷人,(     )高大挺拔,(     )似火。
4、一头头健壮的(     )在(   )覆盖的(    )上驮运货物。
充分利用课文的图画,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表象积累,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中感受画面,把观察图画与培养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是切实可行的,能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边有感情地诵读边进行丰富的想象。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但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教材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注重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像,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
   三、以词引发联想,激活知识库存。
文字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文字背后有广阔的空间。每一个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充盈生命的活力,以词引发联想,激活知识库存,拓展了思维空间,一幅幅画面带出一串串词、成语、诗句,温故知新,使语言学习在滚动中发展,思想情感在互动中提升。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个环节:
冰雪你喜欢吗?看到“冰雪”一词,你能想到什么呢?
(生:我想起了成语:滴水成冰 雪窖冰天 鹅毛大雪 雪兆丰年。)
(生:我还想起了《青松》诗,儿歌《腊梅花》。)
你真了不起,提前自习了,让我们把儿歌《腊梅花》读一读。
(生:我还想到了古诗《江雪》。)
请背一背《江雪》。(生齐诵)
教学《识字6》时,我以“一位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外出旅游,拍下了4幅照片”为引子,将学生带入本课的词串教学。读完了第一行“骏马 秋风塞北”后,我说:“同学们,看第二幅照片,这位小朋友又到了哪儿?”因为晨读课上已经读过多遍,于是学生脱口而出:“江南!”正欲引导看图,不知是谁起的头儿,几乎是异口同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异常激动,也不由得朗诵起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接着说:“白居易从江南回来,经常思念那儿,江南真是那么美吗?赶紧看看那位小朋友带来的照片上有些什么?”
   生1:老师,这不就是我们在《识字1》里学过的“水乡”嘛!
   师:对呀,这就是美丽的江南水乡!
   生2:老师,我看到杏花了! 师:你们看,杏花开得怎么样?
   生3:开得旺!
   师:这个词用得真好!(手指小黑板上的“杏花 春雨 江南” )你能读好这一行吗?
  (她很响亮地读了一遍,又有其他学生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让几名平时读困生分别读,结果读得正确、流利。)
   生3:老师,你说为什么春天一到,杏花就开了?
   师(微笑看着其他学生):是啊,怎么春天一到,杏花就开了?
  (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4:老师,我知道!因为春天是杏花的妈妈,妈妈一来,杏花就笑了!
   生5:杏花想妈妈了,等了三个季节才看到妈妈,她高兴得脸都红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指导学生看图)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妈妈来到了杏花的身边,于是——
   生6(迫不及待地打断我的话):她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甜甜地喊了一声“妈——”(生笑)
   师:你们看(指示看图),杏花笑得多甜啊!一朵朵,一片片,多么像同学们红扑扑的脸庞啊!(学生高兴地相互对视笑起来)谁能笑着读好这一行?(指名读,齐读,齐背,孩子们一个个激动得小脸通红。)
    这样难以预设的精彩需要我们去捕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   椰树   海岛   生字   塞北   江南   杏花   骏马   高原   祖国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