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古代文言文的用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而在古代文言文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而在古代文言文的用法,欢迎阅读

  而在古代文言文作代词的用法

  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而在古代文言文作复音虚词词的用法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在古代文言文作连词的用法

  表示并列关系。如: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表示并列时,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

  表示递进关系。如: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表示承接关系。如: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表承接时,前后两个成分有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

  表示转折关系。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表示假设关系。如: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表示修饰关系。如: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表示因果关系。如: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③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

  表示目的关系。如: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③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教案   汉语知识   汉语常识   文言文   术业   剑阁   屈原   人而无信   论语   古代   鸿门宴   主语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