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 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二、新课学习
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及基本忽略。
(2)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各抒己见”:了同意哪种说法?谈谈你的理由。
2、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治的核心是宪治,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小结
四、作业:什么是依法治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九年级政治   依法治国   法制观念   方略   宪法   法治   核心   目标   关系   法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