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政治专题总复习教案

专题七  建设我国先进文化
教师寄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学习目标
1、 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2、 能够熟练运用本课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二、 整合知识梳理       ① 实现          、         、         ,是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 
                        多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心声。
                   ②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一部分。1949 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年以 来,台湾因        同祖国大陆分离,至                                                                                                                                                   
                           今不能统一。实现祖国的         ,是全体中
国人民不可动摇的         ,是不可抗拒的          。
                          ③ 海外华人华侨都在以不同的方式          和    
                                        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①          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我们                      ② 在中国人民抵御外国       、维护        建
都是                      设       的征途上,形成了以             为核
是龙                      心的          、爱好和平、         、自强不
的传人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与祖国共命运     ③         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
前提。自觉承担起        、振兴中华的历史责
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④我们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    的
情感和           的责任感,树立民族       
和      ;要弘扬伟大的        ,高举       
旗帜,真正把       变成        。今天为         
而勤奋学习,明天为        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
己的力量。
                             ①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         ,也熔                        铸了伟大的         。
                             ②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精
                              神。
 五千年文明  ③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团
  熔铸民族魂   结统一、          、勤劳勇敢、         
                              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      ,是中华民族
神耀中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华                    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        的作
                民族精神:    用,对外具有展示        的功能,高昂的民
               中华民族的    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强弱的重
                精神支撑     要尺度。在我国            社会和加快      
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         ,全国
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         ,以         
的精神状态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弘扬                         ①弘扬和培育        是我国社会主义   
和培                          极其重要的任务。
育民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         、毛
族精          在文化建设      泽东思想、           和“       ”重要
神            弘扬和培育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这是
              民族 精神        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
族的优秀          。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
其他民族的            。
      高擎民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       
族精神               ①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         。
的火炬    火炬在     ②             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们手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表现在日常的   
                中         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
立         做起,从规范         做起,从
             提高         做起,以         弘扬和培育 民
             族精神。

三、 典例分析
1、(XX威海)XX年伊始,面对雪灾、旱灾、地震、水灾等一系列灾难,武警官兵、各地人民抗击灾难,保家卫国的精神、气势、壮举令世人提气、感慨,这精、气、神是贯穿祖国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的无价之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索取是导致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b、抗击灾难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c、人与自然很难相处,在灾难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d、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大量灿烂的中华文明
2、(XX烟台)“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这是青海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句响亮口号,这句口号向世人展示了(   )
a、中国人民的强大无敌和称雄世界的决心
b、青海玉树优美的环境
c、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XX金华)XX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大地震。
【感动】材料一: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气候寒冷,这给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
(1)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武警官兵战胜了这一恶劣的自然条件靠的是什么精神?

材料二:白文毛用母爱和生命,换来她9个月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本已及时逃离孤儿院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冒险折返废墟,英勇的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自己却在余震中不幸遇难。
(2)从传统美德和法律角度分析伟大的母亲、英勇的义工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原因。
[来源:中.考.资.源.网]

【启迪】材料三:在夺去XX余条生命的玉树大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5名老师和880多名学生全部生还。
(3)从学校角度说说如何复制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奇迹?

四、中考链接
1、(XX黄石)XX年3月1日,湖北省授予“信义兄弟”道德模范特别奖。2月10日,孙水林为兑现发放工钱给农民工过年的承诺。冒雪从天津驾车赶回武汉黄陂,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其弟孙东林强忍悲痛千方百计借钱完成了哥哥的遗愿。我们可以这样看 待“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   )
a、“信义兄弟”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信义兄弟”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c、“信义兄弟”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d、“信义兄弟”以生命的代价换取荣誉,得不偿失
2、(XX乐山)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培育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XX桂林)XX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社会各界、海外华侨华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团结统一
4、(XX荆州)XX年9月10日,由中宣部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李大钊、孔繁森、张海迪等当选为“双百人物”。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上,xx指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
(1) “双百人物”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精神是一致的。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怎样的一种精神?

(2)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让上述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5、(XX山西)对13亿中国人来说,XX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承载着太多的泪水和感动,以至于XX年度“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1)列举XX年“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两个重大事件。

(2)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内在精神力量的核心是什么?

(3)作为获奖者之一,请写一句话作为你的获奖感言。

五、达标训练
1、XX年1月24日至25日,xx在井冈山看望慰问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时说我们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这是因为井冈山精神      (    )
a.是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b.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c.是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d.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的唯一体现
2、红旗渠精神是对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可见民族精神是  (  )
①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③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④我国的立国之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凝结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其基本内涵  
③爱国主义是其核心  
④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4、聊城市公 安特警支队民警陈春龙在处置一起严重暴力劫持人质案件中,为保护人质安全,在与歹徒奋勇搏斗中被歹徒刺伤颈部,不幸壮烈牺牲,人质安全获救,歹徒被击伤死亡。陈春龙的行为    (    )
①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助于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尚 
④这样做不值得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XX 泰安)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一种精神。任何时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
a.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b.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有利于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6、(XX•临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这其中有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精华,又有与民族精神相悖的文化糟粕。下列属于文化精华的是(   )
①顾大局、识大体   ②等级主义   ③重勤俭、讲团结   ④抹杀个性、轻视权利⑤重操守、重自强
a. ①③⑤      b.   ②③ 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有人主张抵制外国商品,也有人呼吁要理性地爱国。对此,你认为我们应该   ( )
a.停止对外开放,抵制外资进入中国
b.放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d.将爱国热情化作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8、XX年3月18日,“中朝友好年 ”开幕式在北京大剧院举行。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参加了开幕式并来到山东泰安、曲阜两地参观访问。这说明  (   )
①我国已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
②我国抓住机遇,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文化成果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在加强
④世界各国文化以融为一体,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在淡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9、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粘合剂,其中充盈着亲情情节、敬祖意识、寻根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今天,我们珍视传统节日 (  )
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③有利于对外开放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XX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设立“文化遗产日”有利于    (      )
①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④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越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材料一:“如果祖国在遭受大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滚滚长江,滔滔黄河,给我生命,给我力量,就让鲜血染成最美丽的花,洒在我的胸膛上。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时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热播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题歌的歌词。如今,这部电视剧一走出国门,在海外引起很大反响。
材料二:XX年8月31日,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在北京举行第七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活动月”启动仪式。
(1)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谈谈在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1 2、经常听到有人感叹:现在的孩子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看的是日本、韩国动画片,过的是洋节,这样下去连自己是中国人都忘记了。去年圣诞平安夜,北京街头大堵车,成千上外的少男少女拥向基督教堂……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从国家和个人连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13、(XX莆田)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1)知识再现:莆仙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态度?

(2)实践探究:为进一步探究如何发展莆仙戏事业,我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拟开展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①给同学们提供两种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

②作为调查小组组长,你将会对参与调查的同学提哪些要求?

③请你为发展莆仙戏事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三、典例分析
1、b  2、d
3、(1)民族精神
(2)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奉献精神;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
(3)加强学校管理;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开展逃生演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巧。
四、中考链接
1、a     2、c  3、a
4、(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1)抗击雪灾;实现抗震救灾的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等。
(2)爱国主义
(3)我们要不断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有爱心。这个是对全体中国人的褒奖。
五、达标训练
1、c  2、a  3、b  4、a  5、b  6、 a  7、d  8、c  9、b  10、b
11、(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国家重视在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动员和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民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险,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12、(1)上述材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远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2 )国家:利用报纸、电视等手段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深入挖掘,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引入课堂和校园;进行中华民族美德教育。
个人:提高认识,珍视传统优秀文化;积极参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陶冶情操。
13、(1)对待传统文化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①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等②仪表端庄大方;言谈举止文明得体,态度亲切、热情,注意礼貌用语;熟悉访谈内容;做事认真负责等。③重视莆仙戏后备人才培养;加强莆仙戏的宣传工作,扩大莆仙戏影响力;政府加大对莆仙戏事业的资金投入;推动莆仙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九年级政治   玉树   莆仙戏   信义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年中   民族精神   祖国   民族   精神   专题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