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孩子的“窝里横”

如何克服孩子的“窝里横”     我的女儿叫**,今年三岁零八个月了。在家外特别文静、乖巧,说得过份一些就是有点“面”;但在家里却很厉害,经常对爷爷、奶奶发脾气、摔东西,典型的“窝里横”。
    当今社会,孩子的这种“窝里横”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也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两个字——溺爱。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爸爸、妈 妈的心肝宝贝,有什么要求都会尽量去满足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隔辈儿人,更是孩子说要摘星星,不给孩子摘月亮,溺爱到了极点。这种溺爱就逐渐养成了孩子的“窝里横”。
    我想:如果要克服孩子的这种“窝里横”现象,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处理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孩子逐渐变胆大。
    孩子在家外表现得胆子很小,主要原因是:出于溺爱家长经常替孩子做一些本应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事情。当有事情发生时,孩子不知道怎么应对,只有习惯性的求助于家长。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产生了依赖,从此也就失去了自己处理事情的自信心。
    所以,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窝里横”,首先要增强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自信心。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家长不要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完成。对于孩子办不到的事情,我们家长要引导、帮助孩子来完成。并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的自己来完成。另外,我们还要在孩子把一件事情处理完之后,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觉得是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这样,慢慢的会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变得胆大起来。
第二、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时制止孩子乱发脾气。
    孩子虽然小,但很会察言观色。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使用的手段有两种:哭闹和发脾气。有些家长,特别是年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哭。为了让孩子不哭,任何要求都统统满足。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只要我哭,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另外,当孩子因为什么事情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往往会觉得新鲜,有的还会情不自禁的说:“哎哟!我的宝贝儿会发脾气了。”这样,孩子会得到暗示:我发脾气是会让家长高兴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发脾气的坏习惯。
    所以,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窝里横”,还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当孩子因要求未得到满足而哭闹时,家长一定不能妥协。让他们尽情的哭,不要理睬他们。或者,利用别的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小孩子是很好哄的,只要他们对别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不会再想刚才的要求了。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知道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以免孩子效仿。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并明确的告诉他们发脾气是不对的。
    我就是依照上面的两点办法,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的宝贝。现在,女儿“窝里横”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首先,不但女儿的胆子明显变大了,爱在人前表现了,最近还当上了幼儿园里周升旗的小主持人。其次,跟爷爷、奶奶发脾气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摔东西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一同努力,让我们的宝贝跟“窝里横”大声的说bay-bay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教案   幼儿教育   育儿观念   窝里横   孩子   溺爱   自信心   爷爷   奶奶   家长   现象   事情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