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错误》教学设计

  尽管后人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分析种种,但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始终是第一位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错误》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把握诗中所蕴涵的细腻感情。

  【教学重难点】

  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欣赏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问鹧鸪。”这首词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抓住词的一个字。

  明确:体现一种“愁”,而且是江晚“正愁余”。无独有偶,一位台湾诗人的名字与这个三个字非常相似 郑愁予,他的名字和他的诗一样,也带着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郑愁予的《错误》。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生于济南。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成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三、诵读课文 整体把握诗意

  1、第一节:“我打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首节是结局的倒叙,写的是女子盼情人归而不得的失望情态,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将读者迅速引进作品所规定的情境中。结构上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匆匆,长句揭示思妇等待悠悠。

  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此处用了倒装的比喻,强调“开落”。在音节上,“过”“落”押韵,音韵和谐;意义上,不仅比喻思妇容貌美丽,品行高洁,还强调了脸上的悲喜动作,化静为动。此外,“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莲”谐音“怜惜、怜爱”的“怜”。赏析第一节,我们仿佛看到,在“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马蹄敲过,思妇美丽而哀伤的容颜如莲花盛开又凋落,惹人爱怜。

  2、第二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本节写的是思妇等待的寂寞心情。诗人用“东风”、“柳絮”、“春帷”这些中国古诗词中积淀很深的传统意象,描摹出无形的寂寞。第二、第四个比喻句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刻画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在这节诗中,诗人用“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既有助于音调的和谐,又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

  思考:春天应该是充满勃勃生机,为何说“柳絮不飞”、女子面对大好春光竟然“不揭”“春帷”呢?

  明确:“东风”、“跫音”暗指被等的人,“柳絮”、“春帷”暗指等待中的思妇。柳絮无风不舞,这个意象与亲人不归,女主人公久久等待的心情暗合。此外,诗人用“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两个比喻含蓄深婉地表现思妇内在的心情,凸现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她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她在苦苦地守侯心目中的“归人”出现。

  3、第三节:“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三节是“我”的剖白,一反上一节的含蓄委婉,直接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以是非判断的语气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心理。在直白式的宣告中,同时又潜藏着伤感与无奈。

  以“美丽”为定语修饰“错误”是备受称赞的奇语。矛盾的句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思和意蕴,具有一种错位的美学意义,使主题更有表现性,更能打动读者。

  思考:

  ⑴ “错误”指的是什么?为何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

  对思妇而言: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她希望,笑脸如莲花般盛开,美丽动人;她惊喜不已,生活中有了涟漪。对过客而言:看到了美丽的容颜的开放和凋落,心中有抱歉和怜惜,同时也勾起他对故乡、家人的思念,激发一系列美好的情感……

  ⑵ 类似“美丽的错误”在前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吗?结合本诗进行简析。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都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都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感受到了“美丽的错误”,女主人公一样经历了激动喜悦后的深深失落。所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本诗中的过客则是骑马。

  思妇对思妇而言,“美丽”是马蹄声触动了思妇的心,激起了一刹那的惊喜和希望。

  四、分析品读,归纳写作特点

  1、音韵和谐:

  “走过”的“过”与“莲花的开落”的“落”,构成押韵;“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中“晚”与“小小的窗扉紧掩”中的“掩”,构成押韵。诗中的四个否定词“不来”“不飞”“不响”“不揭”,两两相对。此外,诗中还用了两处叠词“小小的”,充满了跳跃的节奏感。

  2、结构美:

  ⑴ 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写:江南 小城 街道 帷幕 窗扉 马蹄。

  ⑵ 倒装:开头两句采用倒叙式的写法,使得诗歌诗意盎然。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句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怀人的内心世界。

  ⑶ 对称:第二节的五句诗以中间一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轴,句式两两相同;一、三节各两句,构成形式上的对称,视觉上有种建筑美。

  3、语言美:

  文字纯净清新,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意象具有浓浓的古典情韵,表现手法融合了传统与西方特色。“莲花”、“江南”、“东风”、“柳絮”、“春帷”之类的意象或词语,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调意境之美,使得诗歌婉转清新,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习题。

  2、拓展阅读郑愁予的《客来小城》,与《错误》作比较,写一段品析文字。

  客来小城

  三月临幸这小城

  春的事物堆缀着……

  悠悠的流水如带

  在石桥下打着结子的,而且

  三月的绿色如流水……

  客来小城,巷子寂静

  客来门下,铜环的轻叩如钟

  远天飘飞的云絮与一阶落花……

  【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 相思无尽,容颜憔悴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美丽的错误 等待 惊喜 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错误   倒装   向晚   东风   柳絮   意象   诗人   女子   寂寞   美丽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