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最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投影;

  2.音乐《二泉映月》;

  3.电影《祝福》片段。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论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

  二、解题

  1.背景介绍

  出示多媒体投影: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2.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三、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1.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四人一小组以我为角度叙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指定一男生讲述。同时,教师出示要求:①叙述要客观、条理,必要时也可作适度发挥。②尽可能体现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心。③语言流畅,吐字清晰。

  3.四人一小组研究并为祥林嫂编写年谱,然后选一代表陈述。

  出示投影(供学生参考)

  祥林嫂年(年龄)谱

  二十六七岁以前 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

  二十八九岁 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岁 阿毛三岁。

  三十或三十一岁 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 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 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四五岁

  三十五六岁 沦落为乞丐。

  三十六七岁

  三十七八岁 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8~9期)

  4.结合祥林嫂年谱,指定一名复述能力较强的女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学生讲述结束后,教师出示如下投影,供学生参考。

  祥林嫂,卫家山人,可能姓卫,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二十六七岁,以打柴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便逃离了家中,经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冬初进了鲁镇鲁四老爷家中做帮工。每月工钱500文。活计虽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满足。

  三个半月后,即开春前夕,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全被婆婆拿去了。

  在这之前,她那严厉的婆婆为了小儿子要花一笔钱做聘礼娶老婆就把她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了。因此不几天,祥林嫂就被装到花轿里送到贺家墺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个孩子,小名叫阿毛。母亲孩子养得都胖,又没婆婆,男人有力气,又会做活,自家有房子,日子过得蛮好。

  但天有不测风云,年纪轻轻的男人得伤寒死了。没多久,四岁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衔去了。这样,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到了秋天,大伯来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好由卫老婆子领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脚已没先前灵活了,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个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满。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饭菜碗盘都用不着她沾手,她的任务仅是灶下烧火。这对她打击很大。

  之后,她开口总是讲阿毛被狼衔去的故事。开始倒还有人听,后来人们听腻了,便不仅不表示同情,还取笑她。从这以后,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鲁四老爷家有个帮佣,大家称她柳妈。柳妈谈起她作为回头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时留下的伤疤。这话传扬出去,人们又拿起这伤疤取笑她。柳妈还建议她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否则到了阴司,那两个短命的死鬼男人还要争,阎王老爷只好把她锯开来。

  她很苦闷,以后花了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捐了门槛之后,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

  冬至祭祖时节,主人仍不让她沾碰杯筷,这次她受到了彻底的打击,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变白,记忆更坏。

  主人家愈加不满。不久,终于把她打发走了。或者是离开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当儿,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

  终年四十岁左右。

  (解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叙述课文,既可熟知内容,把握思路,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述能力)

  5.让学生速读全文,完成下列投影表格。

  四、课堂讨论

  1.讨论小说的线索。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学生可能有如下看法:

  学生甲:以我的见闻为线索。

  学生乙:以祝福为线索。

  学生丙: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线索。

  (解说:讨论不必纠缠于线索这一概念,应着重理解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展开的。如果意见不能统一,则可以让这些同学保留意见)

  2.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本文的结构方式采用了倒叙式。小说先写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然后由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先写出结果,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后对祥林嫂身世的叙述,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封建礼教是如何摧残迫害祥林嫂的,并从多个方面去认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害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加深对作品思想性的理解,更好地认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人物的对话描写的文段。

  2.以我家的保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教案   辛亥革命   土地庙   春上   鲁迅   封建礼教   老婆子   封建   读者   学生   最新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